榆林市资源规划局开展“一码管地”创新试点工作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来源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 : 发布 :2024-03-04

近年来,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破解建设工程领域数据信息条块化、衔接难、集成难、互通难、回溯难等突出问题,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以不动产单元为载体、不动产单元代码为纽带的资源规划领域建设工程项目业务协同、数据互通、资料共享、结果互认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让每一宗地、每一建筑都具有了“身份证号”,为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途径。

2023年5月,榆林市被确定为陕西省“一码管地”创新试点后,按照“一步规划到位、逐步推进落实”的工作思路,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拓展提出“一码管房”的理念,积极推动试点改革工作,基本构建起了资源规划领域工程建设项目“一码关联、全程可溯”的数据关联互通、资料共用互认、业务协同互联体系。2024年1月,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相关领导及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建议形成可复制的试点经验推广应用。

统一编制代码,确保不动产单元代码唯一性。明确由资源规划部门统一设定不动产单元、编制代码,确保不动产单元及代码的唯一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榆林市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在土地供应前统一设定宗地不动产单元,统一编制宗地层级的不动产单元代码,并与前期的预审选址、用地审批等进行关联;在设计方案批复阶段续编幢层级的不动产单元代码,在在建建筑物抵押、预告登记阶段续编户层级的不动产单元代码,在核验核实阶段最终确定完整的不动产单元代码,做到一地一码、一幢一码、一房一码,宗地、幢、户关联对应关系明确。

推行多测合一,确保不动产单元数据一致性。坚持将地籍调查贯穿建设工程项目全周期,将资源规划领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十多个测量事项精简为三次外业测量、成果共享共用。制定出台《榆林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土地供应前统一开展地籍调查,调查成果用于规划条件确定、土地供应、产权登记、规划许可等;竣工阶段统一开展地籍调查,调查成果用于土地核验、规划核实、竣工验收、产权登记等,确保了不动产单元空间客体数据的一致性。建设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可凭“不动产单元代码”获取该项目前期地籍调查成果,进行更新沿用,既确保了地籍调查数据的连续性,又有效避免重复调查测量,大幅降低了资源规划领域建设工程项目行政管理和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一码关联数据,让数据集成代替群众跑腿。明确由资源规划部门统一管理地籍调查数据。制定《榆林市“一码管地”改革数据库标准》,建设榆林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地籍调查及国土调查、空间规划、卫星影像等基础数据,并与资源规划业务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等实时互通。在预审选址、土地报批、土地供应、设计方案审查批复、规划许可审批、验线管理、土地核验、规划核实、产权登记等环节,均可凭“不动产单元代码”实时调取使用相应宗地、幢、户的地籍调查数据用于业务办理,并关联归集业务办理资料成果,实现“一处归集、一码关联、即时调用”,通过“数据集成、一码关联”让数据真正跑起来、用起来,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

一码串联业务,以业务联审联办精简环节。深入推进资源规划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规划、登记等业务融合,创新推行土地供应“五合一”(确定供地方案、土地价款、规划条件和办理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工程规划“二合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核验核实“二合一”(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等适用不同情形的联合审查、分别办理工作机制,并通过不动产单元代码串联相应业务,实现数据互通、材料共用、结果互认,资源规划领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环节精简超过10个、平均压缩周期90天以上,实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零材料办理土地首次登记。

首创选房授权码,让“一件事一次办”常态化。深化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关联业务融合,以不动产单元代码打通与交易办税、水电气暖过户等事项的数据交互、业务协同壁垒,让集成办、一次办、网上不见面办成为常态。创新推出具有一定使用期限的“选房授权码”,由不动产权利人通过榆林市资源规划局微信小程序实名认证、人脸核身后,在线领取名下不动产的“选房授权码”,授权相关单位查询核验、调取使用该不动产登记信息,一举打破了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共享的法律障碍和技术瓶颈,让不动产单元代码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该技术已在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教育部门办理子女入学房产信息核验、公安部门户籍管理、拆迁部门核验房产登记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等近10种应用场景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