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探索“信用+”机制 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宝鸡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 : 发布 :2024-01-28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产品销售难、事中事后监管难等堵点问题,宝鸡市作为全省首家人民信用“政务诚信管理”试点城市,创新探索“信用+金融”“信用+品牌”“信用+监管”改革模式,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为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有益路径。宝鸡市在全国城市信用排名由2022年10月的第240名,提升至第86名,在省内市(区)排名提升至第1名。

“信用+金融”,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针对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痢疾”问题,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桥梁,推动金融机构从被动支企变为主动惠企,实现融资服务两端高效对接。一是搭建融资平台。整合政府、金融机构各类信用大数据信息,在全省率先建成“信易贷”平台(“宝信融”平台)。企业在平台提交贷款申请后,平台智能匹配银行信贷产品,信用服务机构为金融机构出具企业信用报告,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发放贷款后,平台提供服务成效评估、贷后风险预警以及智能催收等多项服务,实现企业申请贷款、服务处理的闭环操作,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矛盾。二是拓展融资方式。“宝信融”平台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提升企业融资服务效能。线下方式:实现“征信+融资”一站式服务,依托陕西省首家信用促融资标准化服务大厅——宝鸡市信融服务大厅,将征信查询服务与融资服务结合,为企业和个人、各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一站式征信与融资服务,利用信用资源促进企业融资,提升融资便利度。线上方式:创新“三查一融”综合一站式服务,市信融服务大厅利用省市政务大数据、人民银行征信数据、第三方信用数据,与金融机构共同推出“三查一融”一站式服务体系。“三查”指贷款过程中查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信用宝鸡的社会信用报告,以及地方政务大数据报告;“一融”指统一全市与域外金融机构于一厅的融资服务,实现现场查征信,现场对接银行,现场办理融资。三是完善融资服务。推出一系列便捷高效的“信用普惠”服务,优化金融政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客户经理“四上线”服务机制,实现“三个到位”:公益对接到位,全市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均可免费、“面对面”“7x24”全天候对接平台内的全国各类银行客户经理;多种渠道到位,平台聚集了包括全国银行、小贷、保理等在内的多种金融机构,为贷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智能撮合到位,平台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各项银行金融产品,自动对接各金融机构,通过“预授信+全流程放贷”的绿色通道机制,提高贷户申贷通过率。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注册各类经营主体5万多家,累计发布各类融资需求291亿元,完成融资对接153.18亿元,平台运营指标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

“信用+品牌”,破解企业销售难题。针对中小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产品销路不畅、账款催收成本高等问题,创新探索“信用+品牌”“信用+产品”“信用+调解”改革举措,充分发挥信用记录的社会公信力作用,市信用平台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为诚信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等级,提升市场知名度,拓展产品销路。一是创新信用积分机制。在全省首家建立“信用宝鸡”信息化平台,出台《企业信用积分评价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企业“九鼎分”信用积分机制,企业积分由“基础信用分+信用评价分”构成,根据企业诚信评价,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加减分动态调整,企业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AA级,AA级,A级,B级,C级五个级别,信用积分越高,信用等级越高;个人和企业等可以通过“信用宝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自主申报、查询企业、个人信用积分、等级信息。二是建立诚信企业机制。为诚信企业、品牌产品建立信用档案,企业信用等级为AA(含)级以上的,授予“诚信企业”标志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在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政性资金等方面优先予以审批办理等政策。对信用等级为B级的企业,及时提醒其纠正和规范相关行为,对接到信息提醒后不纠正相关失信行为的企业,一年后信用等级降为C级。对信用等级为C级的企业,在企业经营和服务中仍然不严格自律、诚信守法的,将按照失信黑名单予以联合惩戒。三是完善可信产品机制。市信用平台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制定《宝鸡市可信产品评定标准》,从市场口碑、产品质量、包装材料等方面,综合评定“可信产品”,并通过政府“信用赋能可信产品”授牌仪式的形式,为诚信产品销售提供“金字招牌”。建立线上线下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可信产品监督平台,进行点赞和投诉,将守信、失信都计入宝鸡九鼎企业信用积分。通过电商平台对可信企产品进行信用赋能,提升市场认可率,促进产品销售额上涨。今年以来,诚信企业的月平均销售额比往年同期增加了10%-15%。四是完善信用调解机制。针对中小企业销售过程中,经济纠纷调解、专业商账催收的法律服务成本高问题,创新“信用+调解”机制,推动企业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被第三届“新华信用杯”评为全国信用案例。在全省首家成立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宝鸡市信用调解规范》《企业信用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创立“信易收”小程序并向社会公布,中小企业通过“线上”方式,申请纠纷调解、商账催收事项。信调委通过“线上”受理的方式,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前置,以政府公共信用平台和第三方征信公示平台为载体,帮助企业和法人降低诉讼风险。截至目前,累计帮助企业收回或签订还款协议金额达1.6亿元,案件化解率达95%以上。

“信用+监管”,破解企业监管难题。针对中小微企业市场监管中,普遍存在着政府部门协同监管难、监管信息共享难、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弱、社会公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创新搭建“监管一网通”云平台,营造宝鸡中小企业信息化监管新生态。一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制定《云平台信息交换和共享办法》,推进“监管一网通”云平台与全市部门数据共享,用全市统一的政务资源共享平台来自动交换数据的方式,与省上企业登记及信用陕西、信用宝鸡平台数据实现24小时交换一次,目前,共归集了41个部门的5.79万条数据,构建起纵向省、市、县、镇“四级”贯通,横向部门联通的行业监管数据信息共享监管网络。二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针对中小企业监管中的人情监管、各自为政,模糊监管、撒胡椒面式、“一刀切”式监管等弊端,在全面梳理部门法定检查事项,对各部门监管职能“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建立“一单两库”。“一单”即“检查事项清单”,建立市县监管事项清单1997项,联合抽查事项435项,列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对外公示。“两库”:即建立检查人员名录库和823个精准的监管对象名录库。同时,对“一单两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抽查事项全覆盖、清单之外无检查”,从根本上整合分散在部门的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形成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1015次,从9.1万户市场主体中抽取了9165户进行检查。三是建立信用公示机制。将“监管一网通”云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联网,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优势,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的协同监管措施,对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协同监管检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协同监管检查比例和频次,并列入重点信用监管范围,使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目前,全市6.5万户市场主体被列入异常名录,1040户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列入被联合惩戒,形成了强大的信用约束力,有效推进了企业自律。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构信用风险防范模型,分批分类梳理汇总市场监管各敏感领域的107个信用风险事项,设定风险等级、触发条件和分数,对每户企业进行综合信用风险分类,真正实现从“模糊监管”向“精准监管”转变,从“一刀切监管”向“分级分类监管”转变,提升对企业监管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