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奇葩证明”、办事不用来回跑、规范执法都说好……建设法治政府一直在努力

来源 :新华社 浏览 : 发布 :2020-12-16

  当你与一些部门打交道,不用为开“奇葩证明”而头疼;当你要办一些事情,第一反应不是去哪个窗口,而是寻找网站、APP、应用程序;当你路遇“教科书式执法”,看到执法人员有理有据有节,忍不住拍上一段上网分享……

  桩桩小事中,你是否感受到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而这一切,就源自法治政府建设。

  曾经的“奇葩证明”,不用开了

  办出境游手续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兑换破损钞票要证明“非被人为故意破坏”,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证明”要证明你需要这份证明……

  面对这些“奇葩证明”,你是否曾“跑断腿”“磨破嘴”?

  从方便自己“要证明”,到方便群众“减证明”,这些年来,各部门为清理各类证明事项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

  一万多项证明,是怎么取消的?梳理起来一般有“三招”。

  一是梳理证明清单。各部门向群众列清楚“不开”和“可开”两张清单,证明事项“开不开”“由谁开”“怎么开”,办事窗口和老百姓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简化办事流程。有关办事单位梳理办事手续,凡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一律取消,只向群众要确实该证明的“证明”,从源头堵住“证明泛滥”;

  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了应对“这边不开了”,“那头还在要”,各部门打破“壁垒”,联结信息“孤岛”,用电脑“点击”代替群众“跑腿”。

  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今后,行政机关在办理有关许可登记等事项时,不再索要证明,而是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其作出书面承诺后便直接予以办理。

  从清理“奇葩证明”到推广“告知承诺”,法治政府建设抓铁有痕,相信未来老百姓会有更多获得感。

  办很多事,不用跑了

  在浙江很多医院新生儿服务站办理窗口,新生儿父母只需填写一张《新生儿联办事项申请表》,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4份常规材料,不到1个小时,就能办结7个政务事项。

  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新生儿户籍登记、城乡医保参保、城乡医保缴费、市民卡、产妇生育医疗保险待遇申领,以往这7个事项要在6个部门办理,前后需提交24份材料。

  这几年,“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越来越多,老百姓享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办普通护照、往来港澳台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补办身份证,考小汽车驾驶证……原来要回户籍地办,现在人在哪儿,就在哪儿办!

  新生儿落户、居住证在线申报……过去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拿出手机就能办!

  下一步,“放管服”改革继续升级提速,“只进一扇门”“一个窗口通办”还不够,将努力做到“只上一张网”“能办所有事”。

  “教科书式”执法,常见了

  “第一次警告,把驾驶证拿出来;第二次警告,把驾驶证拿出来;第三次警告,把驾驶证拿出来。”面对民警的三次警告,当事男子仍拒不配合。

  “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后,民警使用警用催泪剂,提示周围无关人员避开,对男子用警棍制服并强制带离。”这段上海警方“教科书式”执法,引得网友纷纷评论。

  曾经,时常出现的高铁、飞机“霸座”和城市养犬治理过程中发生的阻挠执法、抗拒执法、执法疲软等问题,让公众对严格规范执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作出了具体部署。

  如今,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正得到解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教科书式”执法,成为老百姓常能见到的身边事。

  不只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机制都在不断完善。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这一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加快解决的“堵点”“痛点”“难点”,但为了你我的获得感,法治政府建设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