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赋能·助力陕西营商环境突破
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生态,渭南市委组织部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创新提出“校招共用”“市引县用”,建立“按需引才、精准育才、科学用才”工作链条,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取的较好成效。
聚焦平台“吸引力”,着力打造人才高地。一是建立人才发展院。针对市级人才资源分配运用不够优、人才作用发挥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融合不深入等问题,根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渭南技师学院办学特色和学科体系,在两个学院分别成立事业人才发展院和产业人才发展院,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和选派人才管理考核办法,联合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共同完成人才选派、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理论研究等工作,重点引进培养一批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优秀人才和急需紧缺产业人才。建立人才池,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属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需要,匹配选派具有专业和技术优势的人才服务基层一线。二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针对企业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用工难等问题,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企业用工需求“量身定制”,帮助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充分发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师学院和县(市、区)职业技能类学校以及大中型企业作用,举办渭南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建立4家渭南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渭南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支持一批首席技师和市级技术能手,共给予84万元建设补助,支持开展培训研修、技能竞赛、交流展示等活动。
聚焦引育“新路径”,吸引集聚各方英才。一是开展人才专项招引。2024年,印发《渭南市“招才引智、聚才兴业”实施方案》,牵头开展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公开招聘工作,招引185人。组织开展“进校园组团式引才”活动,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开展教育人才引进工作,签约275人;在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开展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工作,签约74人。部分区县基层公立幼儿园进校园公开招聘学前教育紧缺专业人才42人。“县管镇聘村用”专项医疗人才招聘169人。二是政企校合作引进人才。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区域竞争力弱、人才引进难等问题,由政府牵线搭桥,围绕渭南市20条重点产业链,面向企业征集产业人才需求,编制发布《渭南市2023年度部分重点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渭南市2024年度产业人才需求目录》《2024年韩城市“6+3”产业体系人才智力需求目录》。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组织开展“专业化、小规模、多批次”精准校招,现场对外推介企业人才需求,通过面谈、面试等方式,为企业引进人才。加强高校和园区在大学生就业、技术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开展实习生招募工作,引导企业提前介入,设立设计研发、项目策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实习岗位,重点招引理工类研究生,鼓励实习生毕业后留用企业。2024年印发《渭南市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关于开展2024年度渭南市大学生实习基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支持建立了一批大学生实习基地,对成效突出的基地给予30万元补助支持,鼓励实习生毕业后留用企业。三是校地合作培养人才。针对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和人才结构、人才素质有待优化提升等问题,借助省内外高等院校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组织各类人才脱产培训,择优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省国企跟班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创新培养定向师范生,与渭南师范学院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借助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教学两科优质资源,联合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共同完成定向师范生招生录取、培养就业等工作,2023、2024年共培养100名基础教育师资师范生。
聚焦用才“新模式”,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引导人才服务企业。针对企业技术需求、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问题,深度融入西安“双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企业和创新平台为依托,遴选建立市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培育项目库,成功获批入选6支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遴选建立33支市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柔性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等专家教授226名,以企业和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给予科研经费补助330万元开展项目研究。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发挥用好我省高校人才优势,常态化开展“博士渭南行”、“青年科技工作者渭南行”活动,实施“博士引进工程”,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探索打通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渠道,创新“市委出面派,企业对口用”的人才引进培养方式,实施“企业人才服务团”工程,遴选一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人才和技术问题,进一步发挥科技参谋、桥梁纽带、引才育才作用。二是建立助农专家服务团。统筹市级优秀人才资源,遴选组建科技、农业、教育、医疗、电商、法律等6个助农专家服务团,印发《渭南市助农专家服务团管理考核办法》,各分团制定2024年工作计划,通过“基层单位点单、市级部门下单、专家人才接单”模式,开展农技服务、法律咨询、电商培训、医疗服务、基层义诊、送教下乡等活动,并兑现考核奖励38万元,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有效解决了县以下基层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
“校招共用”“市引县用”?的推行将不断助推产业发展和人才工作同频共振,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全市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