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赋能·助力陕西营商环境突破
杨凌示范区坚持以服务企业群众为宗旨,把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五办”(网上办、集成办、上门办、攻坚办、延时预约办)模式不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有速度、有温度的不动产登记服务。
“网上办”。一是全面建成“互联网+不动产”网上平台和微信平台,实现了高频事项网上申请、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群众只需在外网提交申请,内网即可办理。通过省政务网“一窗受理”平台,业务数据办理量居全省前列,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最多跑一次”目标。二是完成了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库建设工作,新办理登记证书实现了纸质证书和电子证书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今年来,通过网上办理不动产相关业务近5000件。
“集成办”。一是为改变原来办事群众多窗口办理不便利的情况,设立不动产登记纳税“一窗办事”综合窗口2个,实现了不动产登记纳税统一收件、窗口并联办理。二是在登记大厅设置了登记信息自助查询设备,并与区内5家金融机构达成协议,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实现贷款和抵押登记一站式办结。三是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实现二手房过户和水电气并联过户,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窗、多次、多个事项”向“一窗、一次、集成办理”转变,跑动次数减少80%。四是从土地供应、用地交付、信息共享、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及时登记等六方面保障用地交付和登记工作,进一步加快了项目落地,目前15家企业在交地时完成了不动产登记,涉及面积1743亩。
“上门办”。一是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有关不动产登记诉求,梳理服务事项,规范办事流程,形成“上门服务”事项清单。二是加强对接联系,一次性告知群众所需资料,并按照约定时间上门帮助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三是定期深入小区开展不动产登记政策宣传活动,设立政策咨询台,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解决产权证办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攻坚办”。针对安置住房产权证办理难题,加强调研征求基层意见,建立部门联动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问答。通过基层镇(办)加强宣传和申请资料审核,设置安置住房产权证办理点,圆满完成首批6个安置小区15000余套住房的不动产首次登记工作。这一举措打通了安置群众办理产权证的通道,让群众安置房成为“安心房”,开创全省安置住房自拆迁安置协议签订满五年即可上市交易先例。
“延时预约办”。为满足群众在周末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诉求,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周末预约延时服务”。这一举措有效解决群众因工作时间无法办理登记的问题,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