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有效预防和惩治社会救助领域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自今年5月1日起,社会救助失信信息将被纳入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和单位失信记录。
个人失信行为主要包括虚报、隐瞒家庭真实收入、财产、支出、家庭成员健康以及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等情况,骗取社会救助金或服务;伪造、涂改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冒名顶替或使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社会救助金或服务;通过离婚、赠予、转让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的财产或份额,或者放弃法定应得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骗取社会救助金或服务;通过托管、转移、出借、出让或直接利用他人身份等方式,规避由本人实际拥有、使用或受益的车辆、机械、土地、房产等大宗资产和商业经营行为;通过贿赂、胁迫、殴打、辱骂等不正当方式影响、干扰和阻挠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以及参与配合调查评议的其他相关人员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单位失信行为认定条件为: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发现本通知规定范围的单位对象为个人对象出具虚假证明材料。
根据规定,社会救助失信人员信息将被纳入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记入个人信用档案,5年内进行各项民事、经济和公共服务申请等社会活动时,相关行政、司法机关和金融、公共服务机构等单位可根据失信情形给予相应禁止、限制或拒绝提供服务等。
热点新闻
- 725147
- 193623
- 101013
- 68434
- 65090
- 61417
- 51570
- 42207
- 29579
- 2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