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推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文化和旅游市场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更好回应地方发展信用经济的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启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2023—2024年),确定北京市海淀区等16个地区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名单
(2023—2024年)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围绕培育信用品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创新应用场景、促进信用消费、完善信用承诺制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等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彰显了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重庆市武隆区利用“智慧旅游—信用消费”平台,建立诚信消费者分级分类库,对不同履约能力群体提供不同的“信易游”产品。同时,设立“先行赔付”机制,满足大众旅行需求。山东省日照市组建“诚信旅游联盟”,吸纳大量服务平台、旅行社、景区等试点单位,推动与周边城市信用分互通互认。日照市以政府为主导,依托“一机游日照”和“日鑫悦e”商城两个本地线上平台开展信用消费试点线路市场开发推广,培育旅游行业信用消费品牌。
四川省峨眉山市打造文化和旅游信用应用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发展“信旅峨眉”商户,为广大游客提供“先游后付”“先用后付”等信用服务。同时,奖励主动推出信用应用产品的市场主体,并对重信守信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给予便利政策。山东省荣成市推出“信易游”“信易阅”等6类18项激励政策。以“信易游”为例,截至2022年10月,为守信市民减免门票费用超过120万元。重庆市铜梁区依托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监管服务平台,打造“信易批”“信易管”等信用应用场景,创新信用分与省外互认。
信用信息共享是对失信主体形成有效社会和市场约束的前提。甘肃省张掖市建设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归集全市近600家文旅市场主体近2万条信息,实施“四等九档”信用等级量化评定。同时,与相关部门联动,打通信息互通渠道,形成行业监管合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和“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数据库”,推动“信用培植”成为银政企共同行为,截至2022年10月,共建档、培植推荐216户中小微企业,其中181户获得银行贷款119亿元。
信用监管需要科学的信用评价作为支撑。江苏省镇江市选择旅行社、旅游饭店、娱乐场所率先开展信用评价,按照行业类别分别制定评价指标,通过合理划分指标权重,确保同一主体在不同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一致,同一行业内不同主体评价等级显著区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建设“安悠游”文化和旅游信用管理系统,利用城市个人信用分“天一分”、企业信用“五桃码”等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游客信用双评价制度,定期发布奉化全域旅游信用指数,促进市场主体服务能力和游客消费文明双提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归集公示364家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承诺书和1800多位导游的带团信用承诺书,并在100多个旅行社服务网点开展信用可视化试点,实现企业“亮信经营”、游客“扫码查信”。在湖北省武汉市,旅行社过去办理经营许可要经过4个环节申报材料8件,审批时限5个工作日,现在采取信用承诺制后,审批环节被优化为“承诺即发证”,申报材料由原来的8件减为5件,审批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减为立等可取。
上海市黄浦区“演艺大世界”文化品牌设立“补贴票黑白名单制度”,将两类违反补贴票规则的失信行为列入黑名单,构建公平规范的文化市场秩序,“信游长三角+”旅游品牌覆盖长三角15个城区的86个守信惠民服务场景,“外滩融易行”信贷品牌帮助文化和旅游领域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辽宁省大连市较早出台信用品牌认定制度,建立常态化信用品牌申报认定和政策辅导机制,在微信小程序“行游大连”集中展示已认定的全市54家文化和旅游信用品牌企业,打造“信用+文旅+N”信用品牌产品服务体系。
广东省广州市以标准规范为切入点,编制《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信用评价规范》,推动建立行业信用品牌标准,为培育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品牌提供基础和依据,为企业规范发展、诚信经营提供评价模式参考。同时,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旅游协会成立文旅信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广州市文化旅游信用建设倡议书》。下一步,广州还将开展“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工程,指导各区差异化探索更多首创性工作举措。
热点新闻
- 723546
- 190970
- 100175
- 68315
- 64157
- 61295
- 51024
- 42132
- 29022
- 2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