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陕西运用大数据完善信用体系破解“执行难”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04-15 09:55 打印

       在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前,执行局法官高甲星轻轻点击鼠标进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一批被执行人的存款、证券、股权等财产信息一览无余。简单几个操作过后,一名“老赖”远在千里之外的银行账户便被冻结,整个过程仅用时几分钟。
  
      “过去办理这样一起执行案件,仅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我们就得‘登门临柜’一家一家银行跑,之后还要去异地办理财产冻结。一个案子办下来,往往耗时数月。”高甲星说,这是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给执行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生效判决难以执行,判决书成了群众口中的“法律白条”,是长期以来困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更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近年来,陕西各级法院通过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等手段创新执行措施,不断加大执行力度,“执行难”问题得到切实扭转。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阎庆文说,目前,陕西全省121家法院全部连通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被执行人存款、证券、股权等14类16项财产信息的在线查询。同时加强与公安、民政、土地、房产、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起“点对点”网络查控机制,实现对被执行人车辆、婚姻、低保、房地产和所办企业等信息的省内联查,形成将被执行人主要财产“一网打尽”的信息平台。
  
      借助大数据平台,执行工作模式得到重大变革。2016年8月,西安中院执行局在办理民生银行西安分行与山东某公司一起借款纠纷案时,借助“总对总”系统发现,被执行人在山东一银行账户内有存款余额4600万元。执行法官立即冻结该账户,并将存款划转至西安中院账户。迫于压力,被执行人主动将余款4000万元汇入法院账户。短短几天之内,所涉案件执行标的全部到位。
  
       2016年,西安中院执行局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冻结账号500多个,冻结金额14亿余元,成功扣划6亿余元。西安中院执行局执行二庭法官牛晶琦说,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改变了过去“一台车、两个人、四处跑”的执行方式,提高了执行效率,也排除了地方保护干扰。11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每年办理不到30起案件,而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办理50起案件。
  
        公布红黑榜、通报典型案例、加快建设陕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11类34项惩戒措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高压态势。
  
       如今,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不仅因无法乘坐高铁、飞机而寸步难行,也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高甲星介绍说,2016年,西安中院办理的一起执行案件中,一位远在福建的失信被执行人因被列入“黑名单”出行受限,无奈之下,他主动联系法院,让妻子乘飞机赶赴西安缴清了欠款。
  
        在此基础上,为提高财产变现效率,陕西各级法院还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机制,全省11个中院和109个基层法院全部开通网拍平台。6月1日,西安中院通过网络以6.9亿余元的价格,溢价106.5%拍卖了一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价、溢价率均刷新了全省法院网络司法拍卖纪录。该拍品的成功变现,使十几件执行案件足额执行完毕。
  
       西安中院执行局局长张鲁南说,网络司法拍卖不仅节省传统拍卖产生的高额拍卖佣金,让更多人知悉拍卖信息、参与拍卖竞价,也提高了财产变现效率,有效推动解决“执行难”。自今年4月以来,西安中院共开展网拍36次,网拍标的数30个,网拍完结率达100%。
  
       记者了解到,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和联合惩戒等措施,法院执行质效得到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陕西各级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1.28万件,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7282例,司法拘留4722人,判处拒执罪33人,逃避、规避、抗拒执行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