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榆林市委副书记张胜利,榆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刘小波,介绍榆林市“深入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
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五份答卷”
张胜利介绍,进入“十四五”时期,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榆林正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时代大考,要在新的赶考路上努力交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碳达峰和碳中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党的建设五份合格答卷。
榆林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保障好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同时不断巩固和拓展沙漠绿化的成果,统筹好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严格执行水耗总量和水耗强度双控制度。作为资源型城市,榆林要通过压减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源头减碳、末端固碳、能耗双控等途径,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推进转型高质量发展中,榆林要将发展思路由过去资源驱动和投资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布局并大力发展智能无人系统、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榆林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振兴产业,提高群众收入。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多年来,榆林持之以恒开展艰苦卓绝的治沙造林行动,一代代治沙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染绿了一座又一座沙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了“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等系列造林绿化活动,逐步将大漠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保存面积从1949年的60万亩提高到现在的2360万亩,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余公里。
曾德超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榆林空气质量指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往日受风沙危害的农田现在变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风沙区大棚种植、大棚养殖、育苗业、沙漠旅游业蓬勃兴起。在治沙造林行动中,榆林孕育形成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也涌现出一大批治沙英雄,石光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
刘小波介绍,榆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曾经历巨大的考验和困难,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一度滑落到全国地级市倒数第三。从2018年开始,榆林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诚信榆林”建设,到2020年底,榆林城市信用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2位,位居西部第二、全省第一。
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榆林市强化顶层设计,市县及行业部门累计出台近50项规范性文件,对联合奖惩、信用监管、场景应用等各领域各层级进行全面规范。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基础平台,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电子信用合同系统、联合奖惩自动化应用系统等,实现政务诚信自动监测和评价、政府采购合同全流程信用监管等。
榆林不断强化信用监管,将19个重点行业54个领域纳入分级分类信用监管体系,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评优评先等领域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健全信用核查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防联控机制。率先开展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约13万名干部职工纳入诚信档案。对重点行业开展治理,对各类违法违规信息进行公示,形成强力震慑。
推动转型升级 迈向高质量发展
张胜利介绍,碳达峰、碳中和对榆林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榆林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按照“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释放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要求,榆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兰炭行业升级改造“三年行动”,目前已拆除和正在拆除总产能772.5万吨的153台兰炭炉,年底前还将拆除总产能425万吨的85台兰炭炉,计划在2022年前全面关停单炉7.5万吨以下兰炭企业。
榆林坚决淘汰火电行业落后产能,建立了专家指导、现场督办、暗访检查、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对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涉煤的82台小火电机组实施关停、整改,现运行机组均已达到国家现行能耗标准及陕西省环保排放标准。推广示范金属镁竖罐还原、短流程绿色冶炼等新工艺,依法依规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启动“亩均效益”评价,以差别化的要素配置机制倒逼落后产能出清,为转型升级腾挪发展空间。
数读发布会
-
努力交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碳达峰和碳中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党的建设五份合格答卷
-
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保存面积从1949年的60万亩提高到现在的2360万亩
-
到2020年底,榆林城市信用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2位,位居西部第二、全省第一
热点新闻
- 723522
- 190924
- 100150
- 68312
- 64055
- 61292
- 51012
- 42132
- 29018
- 2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