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两个“万亿”:陕西迈上投资结构优化之路

来源 :陕西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04-21 14:30 打印

  GDP超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十二五”开局,陕西经济开出朵朵并蒂花。2011年,陕西的好消息似乎要比冬雪来得早些。去年12月22日,从中共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传出消息,2011年陕西初步预计GDP可完成1.22万亿元,人均超过5000美元,同比增长13.8%左右,超出考核任务0.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排名有望再进一位,位居全国第1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超出考核任务5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14位。

新落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

  中国陕西网讯:就全国各地经济增长来看,陕西无疑是一匹黑马。然而业内人士更认为,陕西的两个万亿并不出乎意料。

  从2005年开始,陕西省GDP排位平均以每年跃升一位的速度增长,时局困难的2009年初,陕西省依然制定了全年GDP增长13%的目标。去年开始,已经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内蒙古、陕西和中部的湖南、湖北以连续数年维持10%以上的GDP增速令外界刮目相看,被称为“金砖四省”。

  “金砖”尽管耀目,然而铸砖过程却绝非易事。“如果说2008年经济危机,给陕西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那么2011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国家采取收缩的宏观调控政策无疑给陕西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作为陕西经济领域的专家,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对2011年陕西所面临的压力十分清楚。

  事实上,受国家缩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严控房地产开发建设市场、收紧银行信贷、严控资源要素供给等措施影响,陕西要加大投资保持增长,其难度可想而知。

  怎么办?困难中谋机遇,问题中找出路是陕西人最坚持的回答。为此陕西经济的操盘手们积极谋划,多层面布局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打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探寻分析这一过程无疑会为陕西未来的发展理出更清晰的思路。

  1、保障民生,百姓和政府双赢的投资

  2010年赵正永省长说:“我们承诺在未来五年,新增财政收入的80%将投入到民生工程中去。”

  2011年赵乐际书记说:“要继续保障改善民生,健全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长效机制。”

  书记和省长一再提到的80%,已然超越了数字本身,它在陕西的民生账本里既温暖又厚实。在这样坚决而又有力的民生理念下,陕西的各项民生支出开始显露惊人增幅: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270%,农林水务支出增长52%、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增长30.2%、教育支出增长50.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6.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64.1%。

  在老百姓心中,政府在民生上的投资让他们享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幸福。

  “我到西安打工10年了,今年终于能在自己的房子里过年了。”对于张福兴来说2011年的春节将是他最值得纪念的新年。年初他领到了保障房的钥匙,现在新房中他感到的不仅是温暖更是幸福。不仅是张福兴,事实上,很多的人都在陕西的民生工程中受益。

  对孩子,40.39万幼儿享受到学前免费教育,220.7万学生受益“蛋奶工程”;对农民,658.7万劳动力进城务工,101万人进城落户;对老人,1.1亿元补贴让他们安度晚年;对工人,纺织等弱势行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千企千村扶助行动”落实帮扶项目1335个,投入资金2.82亿元。而在这个冬天,提高的冬季取暖补贴标准让155万个家庭受益。

  在专家们的分析中,政府在民生上的大力投资无疑是最智慧最理性也最具人情的。

  “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宽松、刺激为主转为收缩、调控为主的影响,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下滑、新开工项目明显下降,并对投资建设总体运行管理带来难度,2011年成为十多年来我省保持项目有效实施和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和压力最大的一年,特别是我省作为近年来在全国排一、排二的交通设施投资建设大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煤油气开采加工项目集中地区,在推动项目实施上的困难是其他许多省份所难以体会的。”陕西省发改委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事实上,前10个月,长期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8.2%,明显低于去年30-40%的增速,其中铁路、公路投资分别增长-49.9%和2.8%。

  面对这种情况,陕西的反应准确而到位。十大领域、100类民生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项目986个48.13万套,为目标任务的107.36%,实现投资475.5亿元。陕南秦巴山区、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年度目标圆满完成。2011年计划投资642.88亿元的任务超额完成。

  “陕西将投资倾斜向民生无疑是一招高棋,一方面避免了由于政策紧缩带来了的投资下滑,另一方面又使投资结构得到优化的效果,在改善居民生活、增强居民购买力和支持消费服务上更大地发挥了投资的作用,使综合投资拉动力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有所上升。”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白永秀这样评价陕西的民生举措。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不仅赢取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陕西在这一过程中也赢取了发展的机遇转型的可能。”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说。

  赵正永省长曾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看似简单的话,却暗藏深意,民生工程决不是“面子工程”,说到底政府能不能干好最终还要看民生工程。聪明的政府都会选择民生工程作为发展的突破口。2011年的陕西在民生上找到了投资的方向,也找到了让百姓和政府双双收益的路径。

  2、渭河效应:挖掘一条河所能承载的全部意义

  在陕西,除了渭河没有哪条河流会有如此多的话题,也没有哪条河流会让如此多的人们为她尽心竭力。

  2011,渭河的效应在持续升温,有关渭河的每一个项目都堪称大手笔。从超过600亿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到号称“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从《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到近9000万的渭河污染补偿罚款。这一年,渭河的梦想照进现实。

  “铁腕”、“强势”,这些词用在这一年的渭河治理上都不为过分。那么为什么陕西要将如此大的精力投入渭河?如果说渭河的清澈是初步目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治理渭河还将带给陕西什么样的好处?

  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其规划的作用是,工程实施后,关中近1000万人将喝上干净卫生的优质汉江水,支撑约500万人的城市规模和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时还将归还原被挤占的农业水,使失灌的300—500万亩耕地有水可灌。

  然而其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向关中地区补充水源。陕西省水利厅部门官员说“对于陕南,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可为承接陕南产业转移、加快陕南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陕南循环经济发展,为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保持陕南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长久受水资源困扰的陕北地区也将得以置换更多的黄河用水指标。”事实上,通过对水这种最基本自然资源的调配,陕西的整体产业布局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而对于计划投资近600亿元渭河全线整治,它不仅将把渭河打造成陕西防洪安澜的屏障、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它更将使渭河成为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黄金水道。

  按照规划测算,整治工程总投资为248.1亿元,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解决,而河道水面景观、滩区生态公园、健身运动场所及经济产业等工程的358.7亿元当地则希望通过市场方式解决。

  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赵振武说“企业去承担一部分河段的绿化景观、生态公园、运动场所的投资,这部分土地的升值空间就是对他们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渭河沿岸的价值将被开发,生态治理将充分兑现城市价值。”

  “治理渭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的需要,它更是陕西科学发展的需要。渭河的投资可以拉动我们的经济,也能为陕西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后劲。现在看来,渭河会产生一种辐射面颇广的效应?”白永秀教授十分看好渭河的作用。

  不仅是当代教授,事实上关于渭河效应的预判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有了,郑国渠修成后,史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在当下,渭河的效应显然会广泛于千年前,经济的杠杆作用于渭河不仅带来了她自己的清澈,也为陕西的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3、一市一策:魔力驱动陕西各地竞相发展

  2011年,陕西从南到北的许多城市似乎都很忙碌,每个地方都似乎手握法宝跃跃欲试。

  西咸新区五大板块在大开大合中打造这梦幻田园都市;宝鸡在“一中心、两示范、四基地”的理念下积极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设;陕南在循环发展的路径下正向着“生态、秀美、富裕、安全”前进。此外,铜川转型发展、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榆林跨越发展、杨凌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城市,渭南建设“东大门”,每个城市都在独一无二的策略下谋划着自己的发展。

  “今年是陕西省政府为各地出台政策最密集最有力的一年,这将极大地改变陕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将大大拉动陕西经济的增长。”对于一直关注陕西区域发展平衡问题的白永秀教授来说,陕西今年的举措无疑将给区域的平衡带来了最有力的作用力。

  为什么2011年的陕西各地会有如此大动静?政府的初衷是什么?它对陕西发展会有多大的作用力?

  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事实是,从陕南、关中到陕北,在过去是从贫穷、富饶到暴富的过渡,亦是从山水秦岭、关中平原到极度缺水的高原沙漠的历程。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一直是陕西的痛处。

  陕西十二五规划将各个区域的战略提法都有了重大调整,关中地区已由“率先”发展易为“创新”发展,陕北地区由“跨越”发展易为“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则由“突破”发展易为“循环”发展。

  而其具体定位是:关中地区要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全国新的增长极”,而陕北地区则要“打造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南地区要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

  对于陕西,这绝对不是几个字的变化,而是为每个地方号准脉后开出的良方,而它的作用也显示得非常之快。

  在陕北,大型能源基地将成为这里未来的定位,其中华能靖边龙州电厂二期、靖边至西安天然气管道三线控制性工程等10个项目将集中开工;

  在关中,西安、宝鸡国家创新型试点取得新进展。西咸新区正在加紧建设。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生物材料等9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在陕南,循环发展带来巨大效力,“生态陕南、秀美陕南、富裕陕南、安全陕南”正在呈现,其中三大循环经济园区建设,5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汉川数控机床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运为陕南的发展带来活力。

  陕西的每个城市都像在一种魔力的驱动下迅速转动,而每个地方也因为这个魔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和魅力。

  4、产业力量:让消费服务和工业投资在最佳位置上发挥作用

  能源化工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平均在18%,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30%。

  省发改委的报告中我们依然能看出能源化工产业对陕西的重要意义,但同时其他产业也在以非比寻常的力量改变着陕西的产业结构。

  “陕西现在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可以预计的是,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将继续维持高增长率和高贡献率。但同时消费服务等也以强烈的势头发挥自己的作用”,西安朝华管理学院院长单元庄说。

  专家的话点出了陕西对产业布局的理解,“我们会持续抓住能源化工业,以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同时我们还会大力培育服务经济。”相关官员直言陕西的发展思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2011年的陕西似乎各个产业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效发展。2011年陕西能源化工产业获得国家煤、电、化项目核准或路条23个,新增煤炭产能3000万吨、石油炼化能力180万吨,在建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神华陶氏等一批转化项目获得重大进展。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30%。

  而世园会似乎是服务业作用的最佳体现。世园会带来1376万游客,入境旅游接待增长28%,国内旅游接待增长150%。酒店宾馆平均入住率达90%以上,酒店订单同比增加近4倍。5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7.6%,其中,限额以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从商品消费看,开园以来,世园会拉动全市消费约30亿元,与世园会密切相关的粮油、食品、饮料等实现零售额7.6亿元,增长28.6%,增速同比提高10.7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增长31.7%,较去年提高6.7个百分点。

  “过去长期作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的工业和投资,今年增速比前四五年和去年都要低一些,而服务业和消费则接续了危机前近十年逐年升温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业增速与去年基本持平且呈小幅上行势头,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在趋强。工业和投资增势的“两个稍落”、消费和服务业增势的“两个稍强”,代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新趋势。”陕西省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我省今年经济运行特点》清楚地点明了2011年服务消费在陕西产业中的变化。

  工业化的下一步是什么?陕西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中国经济现在整个产业链,它的重心开始由装备制造向两头分,一头向资源经济,一头向服务经济,这个划分是我们进入新时期的重点、重大的表现。”单元庄说。

  两个万亿仅仅是陕西发展道路上引以为傲的数字,对于陕西收获更大的是在实现这两个万亿的过程中,陕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