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企业失信则寸步难行。从 2011年底开始,我市就先后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并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宝鸡信用体系建设。时至今日,市工商部门已对全市11.8万家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信用档案,各家的基础信息都被收录在案;去年仅市区在人行营业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市民就达4600多人,“信用档案”对于企业和市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档案”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带来了什么影响?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调查。
失信失范滋生经济乱象
在经济活动中,信用是指一方承诺未来偿还或支付的前提下,另一方向其提供资金、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比如合同交易、信贷消费、个人借贷都属于信用活动。可在现实当中,约定双方中的一方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说话不算数”,因而经常会发生经济债务纠纷。
去年,西安一家公司为江苏一家企业集团在我市的工程项目部供应钢材,可供货价值已累计达到600多万元了,公司就是迟迟拿不到合同约定的货款,无奈向市中院提起了上诉。法庭经调查后对该企业集团进行了财产保全,宣判后被告也未上诉,判决生效,这家公司这才拿到货款。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张向红说,诚信原则是契约经济的内核。它要求合同当事人恪守诺言,遵守约定,不欺不瞒,在法律的框架内追逐自己的合法利益。可从实际看,欠债欠薪、恶意躲避债务、股权纷争及房产物业方面的案件,大都因失信而来。据统计,从 2011年到今年3月,民二庭审理的107件一审重大经济案件中,借贷纠纷、建设工程、买卖合同和租赁纠纷四类就占据了一半,在二审审理的290件案件中,由于约定事项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经济案件也不在少数。
张向红告诉记者,法院审理经济案件,不仅为了制裁违约责任,保护合法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在于用法律手段对失信现象进行修补和纠偏,发挥评价引导作用,鼓励诚信交易,维护经济活动有序正常。
失信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对诚信不仅要有道德层面的广泛倡导,更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考评。
各类信用信息库已具雏形
把诚信物化为直观的信用报告,就是为个人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就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从我市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看,社会信用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金融信用四大主要板块,由于政府不直接从事微观经济活动,其余三者就成了信用建设的重头戏。
对市民而言,信用档案的重要性无疑体现在个人金融活动里。银行的信用档案里都有哪些信息?简单说就是“我是谁”、“我借了多少钱或贷了多少款”、“我按时按月还款情况”和“我在经济活动中遵纪守法了吗”等在经济金融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如果有欠账未还、欠税记录、经济案件判决或执行记录,只有在偿还之日起 5年后才能走出“黑名单”,在此期间办理信贷业务就会被拒绝。
人行宝鸡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副科长罗立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前段时间,原籍宝鸡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广州工作后贷款买房,不想由于上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未还清而吃了闭门羹。罗立说,现在市民的信用意识也普遍提高了,去年仅市区在人行营业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市民就达4600多人,还不包括在各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市民。他也提醒广大市民定期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及时清理休眠的个人账户,以免因疏忽大意产生信用污点,因为银行征信系统已全国联网,一处有不良记录将处处受阻。
而对企业而言,信用档案更是关乎企业发展。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肖武奇介绍说,截至目前,他们已对全市11.8万家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基础信息,对各家基本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企业违反行政法规的不良行为都记录在自己的信用档案里。目前他们将企业信用等级以 A、 B、 C、 D相区分,对应于诚信类、轻微失信类、严重失信类和特别严重失信类。凡是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股东,都已进入了工商系统全国联网的“黑名单”,三年内在任何地方不得担任企业的要职。
设在市工信局的企业融资服务办公室专门负责受理各类工业企业对政府扶持资金的申报,该办公室副主任孙宝成说,不论哪类企业,在申报时都要核查企业的信用状况。去年我市在申报小额贷款公司项目时,就有一家企业因信用资质不完备而被刷了下来。
信用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
一些人士认为,信用信息攥在一人手中,或者捂在部门内部,根本对失信单位或失信行为起不到惩戒作用。失信者不怕一两个人的指指点点,怕的是不光彩行为被“广而告之”,导致最终无人理睬自断财路,这正是社会信用的震慑力之所在。但与此相对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日渐增强,加之各种政策法规的壁垒,企业固定资产、股份构成和个人基本信息、存款数额等数据暂时无法做到全部公开。
但信用信息整合的“盲道”必须打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遵章守信就是游戏规则。如果任由失信行为恣意妄为,必将乱象丛生,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损害经济发展的进程。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科科长田华锋说,信用信息已和资金、资源和技术等实体要素一样,成为市场经济的必备要件,将来完全可以发展为中介性质的第三产业。他认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定好规矩画好蓝图,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把分散的信用信息整合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在信息的安全上要建立法规的“过滤网”,严格依法公布依法使用,保护各主体合法的隐私和机密。
令人欣喜的是,自2012年元旦起,《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正式施行,国务院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也在今年3月15日起生效。这两份法规性文件的出台,为我市正式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扫平了政策体制上的障碍,使信用信息发布责任、信息安全保护和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等瓶颈问题在制度层面有了规矩。日前,我市高新区更是被省上列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任永强说,解决不诚信问题遏制经济领域的失信现象,必须积极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构建社会统一的信用体系,努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氛围。他表示,未来我市将整合各方信用资源,实施规划引导试点先行,积极推动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在经济生活当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使诚信道德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法治规则。
热点新闻
- 723637
- 191107
- 100220
- 68320
- 64267
- 61309
- 51053
- 42134
- 29064
- 2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