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保留必要的现金等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支持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受访专家对央广网记者表示,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金融,数字金融在不断地迭代,在《行动方案》这张“施工图”的指引下,未来将可能实现三个“双向赋能”: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双向赋能,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双向赋能,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双向赋能。
确立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
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关于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适配度和普惠性明显提升。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基本齐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
“目前,金融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进程最快、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对记者表示,本次《行动方案》确立了“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这一目标,背后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作为高度依赖数据和信息的行业,金融业天生具有数字基因,是较早利用数据要素和对数据资产较为依赖的行业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数据迅速膨胀并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由此也对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数字金融能够为数字经济落地持续提供多元场景支持。当前各大金融机构基本已经探索构建起涵盖数字银行、数字货币、移动支付、智能投顾、数字化营销等多场景的数字化经营体系,从长远来看,金融行业前中后台仍有数字技术赋能的广阔空间,有望通过不断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
对于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明确目标路径和实施策略,建立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和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与数据驱动下智能化战略决策、运营决策、创新决策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机制。
二是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建立前端业务部门需求驱动的数字技术开发模式,加快重点领域专利布局。
三是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完善数据治理制度和数据质量管控机制,加强数据资产积累,全面整合内外部数据,实现全域数据的统一管理、融合共享。
四是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包括构建零售数字金融生态、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保险规范发展等。
五是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运用数字技术优化风险管理系统。
刘晨指出:“长期以来,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行业内各机构整体规模、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各部门间‘数字鸿沟’问题明显。因此,《行动方案》提出‘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仅强调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同时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也指出可以结合其自身定位探索数字化转型特色模式,有利于各类机构明确数字金融发展的方向和定位。”
搭牢金融强国底座
推动“五篇大文章”全面结合、协同发展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行动方案》对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提出相关要求,包括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赋能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持续丰富养老金融服务、支持提升数实融合水平。
“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中之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采访中指出,《行动方案》提出数字金融发展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为数字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规则,不仅将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将推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金融业,促进数实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晨也表示,数字金融不仅仅是“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支撑。从长远来看,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也迫切需要数字金融与其他四篇大文章全面结合、均衡发展。因此,《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了要“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行动方案》提出营造高效安全的支付环境、培育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措施,包括提高应对特殊情景的支付系统应急处置能力、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开展金融行业数据空间建设、指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规划建设绿色智能金融数据中心等。
“本次《行动方案》已经针对之前制约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各类堵点进行了诸多部署。例如,金融行业数据标准化的全面推进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围绕金融数据所有制、分配机制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行动方案》提出‘培育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聚焦金融数据采集、开发、流通、共享等环节,推动金融行业数据要素潜能进一步激发。”刘晨说。
董希淼认为,中国数字金融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甚至可能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判断,是基于当前和未来四个方面的因素: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用户需求深刻变迁倒逼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引领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支撑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水平
金融安全是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对监管制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为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实施创新业务合规审查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数字金融业务监管,密切跟踪数字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依法依规全部纳入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水平,推动监管流程数字化再造,增强关键监管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督促金融机构结合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特点,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董希淼表示,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要破除四个方面的约束:一是破除制度约束,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更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二是破除机制约束,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挥好金融机构主体作用;三是破除文化的约束,加快培育数字文化和数字人才;四是破除监管约束,应用监管科技加强和改善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包括应用合规科技提升银行风控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与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数字金融统计和监测评估制度,推动行动方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董希淼认为,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金融,数字金融在不断地迭代,在《行动方案》这张“施工图”的指引下,未来将可能实现三个“双向赋能”:
第一个是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双向赋能。数字经济是数字金融发展的最大红利,要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金融的加速效应;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数字经济的服务能力。
第二个是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双向赋能。金融要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数字技术加快发展,数字技术要持续引领数字金融发展。在内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大环境之下,要共同提升数字金融和数字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三个是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双向赋能。数字金融发展下一个破题方向可能在于制度创新,应“软硬兼施”,从“软环境”和“硬技术”两个方面筑牢未来发展底座,推动数字金融在国内提高贡献度,在全球提升竞争力。
热点新闻
- 724650
- 193054
- 100843
- 68407
- 64987
- 61401
- 51510
- 42193
- 29449
- 2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