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月,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12个单位共同参与,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展开。其中,“保健品坑老”是这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的一种犯罪,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包括保健品诈骗在内的涉养老诈骗案件3.9万。在这些诈骗案件当中,有一个特殊角色就是会销讲师,这些人穿梭在全国各地会销现场,通过套路给老年人们“洗脑”,大肆进行欺诈蛊惑,是“保健品坑老”犯罪的重要推手。
套路一:虚构身份
一般情况下,讲师都会冒充大医药公司老总、保健协会领导、养生专家等权威身份,而每次扮演的角色,也会根据所卖产品来变化。
湖北宜昌市公安局西陵区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亚东解释,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会销讲师实际上是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他们经过犯罪团伙专业培训,伪装成慈善家、健康专家、企业高管等成功人士,通过既定话术的宣讲,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从中提成牟利。
据警方调查,这些所谓的会销讲师不仅身份是假冒的,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是假的。那么,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却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侯玉波说:“这种现象称为睡眠者效应,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份。这些会销讲师实际上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套路二:包治百病
针对老年群体重视养生的特点,这些骗子就把销售的保健品都吹嘘成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这些讲师口中的神药,到底是什么?
李亚东说:“保健品会销都是把普通的食品、保健品吹嘘成能治病救人的药品来出售,这不仅涉嫌虚假广告罪,而且还是涉嫌销售假药的犯罪行为。因此正规的药店和市场是不会销售的,而这一点恰恰被诈骗分子所利用。”
普通的食品饮料到了会销讲师口中,俨然成了无所不能的神药,不少老年人因此上当受骗。除了言语上的胡编乱造,这些会销讲师还会试吃、试喝、现场假试验、雇佣托儿说疗效,全方位上演一系列的假戏。
套路三:以送为卖
一般情况下,一场会销先会给老年人发送几波免费的福利,随后就会进一步升级,设置一些所谓“送”的条件和方式,激起老年人的购买欲望,争先恐后地购买产品。侯玉波说:“会销讲师使用心理说服的技巧叫做登门槛效应。先通过送产品和消费者建立起联系,用小恩小惠把消费者拉住,人一旦在情感上认可会销讲师,消费者的认知就已经起不到作用了。”
在保健品会销诈骗的整个犯罪链条中,会销讲师既是违法企业及犯罪团伙的“摇钱树”,也是虚假宣传的“台柱子”,更是诓骗诈骗老年人的实施者,正是他们的“讲口”“话术”“脚本”,才使得保健品非法营销日益猖獗。近年来,这些专门从事“保健品坑老”的会销讲师还越来越走向职业化、行业化、规模化,已经成为社会公害。把这些骗人没商量的会销讲师绳之以法,斩断会销诈骗最重要的环节,才能够让会销诈骗偃旗息鼓,帮助老年人守护好钱袋子。
热点新闻
- 725124
- 193574
- 101001
- 68432
- 65089
- 61417
- 51567
- 42204
- 29578
- 2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