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高校的一则处分通告,再次将大学生“刷课”乱象拉入公众视野。据报道,湖南工学院教务处发布公告称,在学校网络公共选修课学习(考试)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使用第三方软件“刷课”“替考”,学校决定对上述同学取消该科成绩,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据悉,学校公布的“刷课”“替考”学生名单,涉及人数有百人之多。
近年来,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线上课程成为大学生学习任务中常见的一部分。网络课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对学习者的自觉性要求更高。比如,网络公共选修课的学习与考试,一般全部要求在线上完成。
然而,有的学生因此钻起了空子,将个人的学习账号交予他人,付费让人“刷课”“替考”,省下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却能轻轻松松获得高分。这对辛辛苦苦去学习、没有拿到满意成绩的同学而言极不公平。
显然,“刷课”“替考”已经背离了学习的初衷。试想一下,网络课程教育创立之初,是为受限于时间或空间的人提供新的学习机会,而一些人置身学习的殿堂,却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学分,还以为自己很聪明,是人生路上的学习“赢家”,这真是莫大的反讽。当“刷课”“替考”成为风气,不仅是严重失信的行为,有损教育公平,还降低了网课的公信力,对高等教育质量造成较大的冲击。
事实上,种种危害也早已为社会所关注。早在2022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就联合发文,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等行为,提出线上线下课程要同管理、同要求。一些高校老师为了打破困局,甚至给学生布置手写作业;一些高校也加大对“刷课”学生的惩戒,让不诚信的所谓赢家及时“下课”。
必须要指出,“刷课”“替考”等乱象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它其实才是真正的赢家。这条产业链受众人数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暴露了在线教育平台的巨大漏洞。对此,学校、平台和监管部门需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补上管理和技术漏洞,让“刷课”“替考”的生意失去生存土壤和空间。只有杜绝不学而过的乱象,别有用心的各方“赢家”才会真正“下课”。
热点新闻
- 723440
- 190864
- 100131
- 68309
- 63975
- 61281
- 50988
- 42131
- 29015
- 2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