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某些电商平台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推广图片,“正宗广东砂糖橘,现货10斤”,下方标注“限时价新客14.6元”,可是点进去一看,14.6元实则为1斤试吃装,而最多可选择9斤精选装,其价格为45.56元。
一些网店就是用这些描述含糊的低价信息做噱头,把消费者吸引进自家店铺,有的消费者抱着“来都来了”的心理,可能会顺便下单买点东西。就算消费者心怀不满,拒绝在这些店铺消费,可因为贡献了点击量,平台的算法也可能误判,认为这家店铺受到消费者欢迎,从而又将其推荐给更多消费者。
表面看起来,这些噱头只是商家的引流技巧,不一定会直接侵害到消费者利益。可是平台纵容这样的拉客套路,有可能会恶化消费生态。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有限,如果玩噱头的店铺得到更多推荐,那么老老实实标注信息的店铺,就有可能损失曝光度,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消费者虽然没有直接的金钱损失,但是长此以往,网上购物就要花费更多时间辨别商家,伤害到人们的购物体验。
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来判断,此类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完全可以依法维权。可是因为这些引流噱头太过普遍,而且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消费者就算耗时耗力去维权,自己可能也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所以一般遇到这样的事,消费者可能只是吐槽几句,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权。因此,要整治这样的不良生态,最可行的路径,还得平台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一方面,平台应该主动巡查,制定更清晰的规则。一旦发现有店铺玩这样的套路,就通过降低曝光权重等方式加以惩罚,只要规则明晰,商家趋利避害,自然就会减少钻营,把心思花在好好选品和服务上。另一方面,平台也可以更多发动消费者,参与消费生态的治理。比如提供更便捷的举报通道,甚至对积极参与治理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消费券奖励。消费者感受到直观的“好处”,也就会有更多积极性参与治理。
现在电商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在供需两端都需要更多作为,既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要吸纳更多有品质的商家,这样平台的生意才能做得长久。从这个角度看,引流噱头对于平台的长远竞争力是一种削弱,所以平台本就该对此更为重视,而不是放任纵容。这要求平台在管理上进一步细化,不能因为这是一件“小事”,就选择漠视。
网购已经成为大家日常消费的主渠道,未来的平台竞争一定朝着越来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谁能够在购物体验上做得更好,谁就更有机会胜出。用虚假低价引流消费者的做法,正是一种伤害消费体验的投机取巧行为,平台只有盯紧商家,使其“勿以恶小而为之”,才更有可能赢得市场。
热点新闻
- 723440
- 190863
- 100129
- 68309
- 63975
- 61281
- 50988
- 42131
- 29015
- 2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