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利剑斩妖,惩治“培训骗补”

来源 :广州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2-21 打印

人社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规范培训机构办学,严禁以招生费等名义直接或变相买卖符合补贴条件的生源,以联合办学、培训合作等名义违规转包政府补贴的培训项目,与参训人员串通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套取资金等行为。(2月19日《经济日报》)

假培训真骗补早有先例。数年前便有人表示,只要符合“没有固定工作”“有本地身份证”“男女年龄分别在若干岁以下”这些条件,就可以报名参加县里某局举办的一种职业培训班,3个月后可领3000元培训补贴,但要与中介分成。

报名者不出工、不出力,报个名交点材料,就能白拿一两千元补贴;中介和培训机构,帮忙填填表格、做做材料,轻轻松松从每个报名者身上赚数百上千元;基层部门通过一系列“神操作”,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技能培训任务,个别负责人员甚至还从眼前飞过的“大雁”中拔几根毛。在这条食物链中,众人皆是食利者,唯有基层政府最为吃亏:拿出宝贵的财政资金,本想提高就业者劳动技能,结果却发了一批假证、培训了一批“假人”,甚至还倒下一批干部,真正落得个“人财两空”。

避免口说无凭,援引权威例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公布一例套取补贴款案例,江苏省灌云县人社局两名工作人员曾利用职务便利伪造虚假材料,套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共计119.1万元。“外妖”兴风作浪,“内鬼”推波助澜,这一潭水不浑才怪。斩妖除魔,正本清源,期待利剑落下。

近年来,这个领域也不时闪现不同的监管身影。比如,人社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去年7月就下发过专项治理通知,剑指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隔半年多,人社部再次重申立场,说明事态有点复杂,同时也表明对假培训真骗补乱象的整治还得持续加力、不能放松。

在这个问题上,监管薄弱固然难辞其咎,但规章制度不够完备、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流程不够合理等都有一定责任。是故,走出治理困境需要多管齐下、多剑齐挥,力争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持续向好,不能让害群之马继续混迹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