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不同年龄的患者,3张近乎相同的片子,CT影像难道变成了录像回放?经医生举报发现,江苏无锡虹桥医院存在诸多问题病历:有的影像号缺失,根本找不到患者;有的被人为修改,却存在低级的诊断错误;更令人疑惑的是,一次核磁共振至少要花上10到15分钟,医院系统记录却显示,有机器在1分钟内能为两名患者检查……
这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周处除三害》中,道貌岸然的“尊者”及其团伙为了恫吓患者献出财富,使用同一张病变的肺部CT图来讲解“病情”。现实中的问题病历不只为了骗患者,也可能是为了骗取医保基金。
近年来,借各种问题病历行骗保之实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在本月初,国家医保局就点名多家医疗机构为女性患者乱开男科类诊疗项目、给男性患者安排妇科检查,或是设立不合理套餐强制收费,或是采用模板化的医嘱套取医保资金;再往前,有知情人士反映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利用报销漏洞骗取工伤保险资金,系统显示“满床”病房却空空荡荡,开的药被直接扔进垃圾箱……医保基金的使用安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分钱都不能滥用,对巧立名目偷吃、伸长黑手偷拿,必须予以惩治。
目前,国家医保局和江苏省医保局派出检查组开展专项飞行检查,无锡市医保局也与涉事医院解除了医保服务协议。为相关部门的迅速反应点赞的同时,仍要反思本案中存在的几个疑点:其一,医保基金监管点多、线长、面广,涉及问题有一定专业性,若无内部知情人士举报,如何精准识别骗保?其二,针对该医院的举报并非首次,放射科某医生今年3月就曾拍照留证并向上级部门实名举报,在等待调查结果时却又发现问题病例,究竟是谁的手在操纵?其三,举报者还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词“系统升级”,却成为院方隐藏证据的借口,技术究竟在方便监督还是纵容造假?
这些疑点都指向一个现实问题:如何有效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的骗保行径?一方面,要发挥好内部监督的作用,畅通举报渠道,深入推进有奖举报“吹哨人”制度;另一方面,要运用好外部监督的力量,建立健全第三方协同监管机制,减少监管死角和盲区。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着重强化大数据筛查手段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不仅为日常监管提供了助力,还能在飞行检查时擦亮“火眼金睛”。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定能将监督的网织得更密更牢,让骗保的黑手无所遁形。
热点新闻
- 724649
- 193053
- 100843
- 68407
- 64986
- 61401
- 51510
- 42193
- 29449
- 2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