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西安高新区:探索推行 “信用+园区” 新模式  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来源 :信用中国(陕西)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11-16 打印

一、 案例背景

截至2021年二季度,西安高新区纳入统计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活跃企业约2800家,其中规模以上170家,其余均为中小微企业。作为省市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企业高度集中区域,高新区以西安软件园为试点,探索开启“信用+园区”建设。在信用经济时代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对于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园区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主要举措

(一)大数据赋能,构建信用体系

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出发,创建符合企业发展现状的信用分析和评估模型,将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能力、物业数据及动态信用记录等进行数据信息归集,搭建企业信用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筛选和验证,构建精准的企业信用画像和企业信用等级,并且实现数据有效共享。

(二)精准化服务,破解发展瓶颈 

一是“信用+金融”,实现企业融资个性化。主动积极对接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建设金融服务超市,根据信用等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实现企业信用资产的转化运用。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状况,提供从孵化期到成熟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投融资服务。 

二是“信用+政策”,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化。通过整合“信用+园区”的企业数据与政务数据,深入分析各类型企业的潜在政策需求,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需求自动匹配、“点对面”推送、不申即享。同时,定期追踪企业对政策的反馈意见,及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持续加大跟踪问效的力度,始终坚持问需于企业、问计问效于社会、规范于程序和法规,确保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

三是“信用+监管”,实现监管模式信息化。定期归集企业的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和互联网第三方相关信息,精准评价企业信用等级,并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差异化监管,做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问题可监测。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多场景应用,创新服务方式

探索更多“信用+”系列应用场景,一是在“信用+招商”方面,对入园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评估结果,优先招引信用等级高或信用良好的企业,及时识别信用表现不佳的企业,提升招引企业质量。二是在“信用+服务”方面,为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续租优先,“速配”空置物业等服务。探索发放“信用券”,企业持“信用券”选择经认定的信用服务机构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价,评估费用100%由政府买单,改变了传统的信用等级评价后的政策补贴模式,提高政策兑现效率。三是在“信用+奖励”方面,为鼓励企业诚信发展,对连续三年综合信用等级评价为AAA级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三、 取得成效

(一)初步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建立园区企业信用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园区企业信用画像全覆盖;二是建设信用金融服务管理系统,通过企业评级增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打造金融服务超市,实现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一站式对接;四是建立园区新型监管服务系统,全面推进监管与服务一体化。

(二)服务成效初显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成功搭建起了“信用+园区”智慧服务平台,完成了200余家企业全息信用画像,实现园区企业信用画像全面覆盖。优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蓄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5家银行作为“信用+园区”建设首批试点合作金融机构,4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6000多万元。

(三)全省复制推广更实用

“信用+园区”案例由陕西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全省印发简报全省复制推广,并报送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