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讯 2020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2021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8家;截至目前,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0家……隆冬时节,一组亮眼的发展数据折射出西安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主旨,多点发力,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跃发展的强劲势头。
从高新区放眼全市,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西安市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将来自各方革新创新的力量,共同汇聚成改革发展的“主箭头”,不断朝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标笃定前行。
日前,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中,西安市再次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办理建筑许可、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获得用水用气、招标投标、跨境贸易等10项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劳动力市场监管、获得信贷、政府采购、包容普惠创新等8项指标被认定为进步较快。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随着一项项扎实举措和创新改革的推出,西安有效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实现明显提升,让企业在这片沃土扎根发展的信心更足,获得感、满意度更强。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窗口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为企业“降负”“提速”
12月15日,位于西咸新区“秦创原”核心板块区域的谱尼西北总部大厦(西安)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正在进行基坑施工。而就在10多天之前,谱尼测试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才刚刚递交了项目的建筑许可申请。从申报到拿证施工只用了短短一周,这让谱尼测试集团综合办总监张茹直呼:“这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因为建筑项目涉及的手续繁杂,牵涉的部门很多,从拿地到开工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张茹告诉记者,当地相关部门主动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条龙”服务计划,为推进进程,甚至将专题部署会开到了项目现场。
一场场专题部署会将企业面临的难题逐个击破,也使办理程序更加优化。全市通过串联变并联实现多个审批事项“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结果共享”,打破传统审批模式桎梏,最大限度为企业“降负、减费、提速”。让张茹没有想到的是,在拿到土地证的同时,也拿到了用地证、工改证、基坑部分施工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这也让在全国许多城市布局发展的谱尼测试集团感叹!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动以来,西安为企业“降负、减费、提速”的脚步从未停下。去年以来,全市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从项目审批环节、时间、成本、便利度和质量控制5个方面持续发力,将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从5类细化为10类,全流程审批总用时按项目类型分类控制到9至60个工作日内。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受理项目4621个、累计办结项目3629个,审批时间由388天压缩至平均48个工作日,审批流程更加精准、审批协同更加高效,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件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晓云 摄
每个案件审理都是营商环境
要让中小投资者更有获得感
今年6月15日,西安中院民四庭开庭审理了一家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系列案件。庭审中,多数原告投资者与涉事公司达成和解,89名原告投资者当庭获得赔付累计370万余元。这是西安中院首次在审判实践中适用示范判决机制审理的案件,通过发挥示范案件的引领作用,实现矛盾快速化解,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有效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西安中院民四庭副庭长张鹏告诉记者,近年来,证券市场中各种侵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为了更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探索出解决举证难、维权难等困扰中小投资者维权的创新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张鹏介绍,今年以来,西安中院建立了西北首家中级法院证券期货纠纷诉调对接合作机制,畅通了专业调解与案件审判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了示范判决机制,并首次在审判实践中适用示范判决机制审理案件;建立了全省首个规范诉讼与仲裁机构之间衔接工作机制,可为民商事主体提供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西安中院更是坚持“每个案件审理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融入到每一个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切实改善了中小投资者的司法体验和获得感。
如果说司法层面的保护给了中小投资者满满的安全感,那么,“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则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一剂“强心针”。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崔燕介绍,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西安市先后建立了行政与司法、行政与刑事、行政与仲裁、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五项工作机制,形成了以行政保护、刑事保护、司法保护为基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仲裁委、行业协会多部门、多层次协作,共同开展民事调解、仲裁等非诉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知识产权立体保护格局。
今年以来,西安市知识产权增幅再创新高,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全市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占比普遍增长。截至目前,全市万人发明拥有量56件、质押融资金额28.1亿元,排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雁塔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市民正在办理业务。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
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去年6月,在莲湖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双选会上,招聘方和应聘者通过线上交流签约。在复工复产的重要节点,华润万家人力资源部主管刘婷感慨:“莲湖区人社部门提供的招聘会及时缓解了我们的用工压力,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助力。”
去年复工复产以来,针对众多企业用工难问题,西安市人社部门通过“云”平台现场直播方式,首次尝试直播带岗。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29场直播带岗活动,招聘人数17578人,让不少单位尝到了这场人才“及时雨”的甜头。 为营造“利企便企”的营商环境,西安市从企业需求点出发,紧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制度支撑、市场环境、用工保障、公共服务、劳动关系等五大核心要素,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西安市密集出台应对疫情企业用工保障10条措施、稳就业23条举措、稳定劳动关系12条意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20条意见等10余项惠企利民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全市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0.3亿元,9786家企业48.778万人享受到政策红利;全市共组织6300家企业44.43万名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35笔5.57亿元,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组织8714名大学生参加见习活动,累计建成1858家就业见习基地。
在健全劳动力监管方面,我市向社会公布13个典型欠薪案例,将25个欠薪失信企业、9名自然人列入“黑名单”,持续保持了根治欠薪的高压态势。通过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质效,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仲裁结案率达到98.54%,调解成功率达到64.73%。
企业代表在新城区政务热线受理中心参观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伟东 摄
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点
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
今年1月,曲江可视可觉公司通过曲江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助力贷”方案,仅提供了评估价值90万元的房产抵押就获得了250万元的贷款,及时缓解了因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
“以往,按照可视可觉公司的抵押额度,最多只能贷到60万元的贷款,这次直接将额度扩大了好几倍。”曲江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灿告诉记者,企业能享受到如此可观的融资,得益于西安市金融工作局推出的“百家助万企·金融服务效能提升”活动。
在“百家助万企·金融服务效能提升”活动中,全市金融机构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持续改善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结合融资服务平台推广,提供“点对点”金融服务,着力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纾解“最先一公里”的“融资之困”。和曲江可视可觉公司一样,全市超5000家中小微企业因此解了燃眉之急。
“中小企业融资难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资金提供方与资金需求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缺失。”市金融工作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一些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规范程度相对较低,而金融部门组织开展深化金融服务、加强数据融通等举措就像是给企业的信用做“CT”扫描,让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健康”状况。
为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状况,西安市积极探索设立了“一站式”金融服务窗口,归集涉企相关政务数据,帮助企业发现有效信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数据甄别,努力提升企业信用信息画像的精准性,降低企业综合信贷成本和金融机构尽调成本,提升了对接率、首贷率和获贷率。
今年以来,通过采取设立信息共享服务窗口、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搭建市级政银企数据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措施,西安市不断加快推动跨部门数据融通步伐,不断提高涉企信用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着力纾解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堵点、难点问题。截至11月末,西安地区银行业共为32931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3187.53亿元,同比增加28.61%。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市营商办主任王建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市营商办将继续汇聚各方改革创新力量,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以更扎实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为企业群众带来更高满意度和更多获得感。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南江远
热点新闻
- 724375
- 192641
- 100678
- 68372
- 64897
- 61387
- 51440
- 42179
- 29359
- 2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