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群众在不动产登记服务中的“找房难、查权难、防风险难”等高频痛点问题,作为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抓手,在全省率先启动上线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服务项目,以“小切口”创新服务撬动政务效能大提升,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一、数字赋能便捷化,打造“触手可及”查询新场景。针对群众“随时随地查信息”的需求,项目创新构建“轻量化微信端+全场景PC端”双端服务模式,让不动产信息查询从“窗口”走向“指尖”。微信端突出“便捷性”——群众无需实名注册,通过“宝鸡不动产”公众号进入“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板块,即可通过点选地图图元或输入项目名称、坐落、土地证号等方式快速检索目标宗地或自然幢信息。查询结果严格遵循隐私保护原则,仅展示位置、面积、规划用途等自然属性及抵押、查封等限制性权利状态,在保障信息透明度的同时筑牢隐私安全防线。PC端强化“精准性”——在微信端基础功能上,PC端拓展专题图层服务,提供“看环境-筛房源-查状态”全流程支持。用户通过卫星图、电子地图直观查看区域周边环境,加载“可售楼”“可办证楼”等专题图层精准筛选目标楼盘;点选或框选图元后,可查看楼盘整体销售情况及具体房屋权利限制状态,真正实现“按图索骥选好房”。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完成幢图元查询31260次、宗地图元查询27394次,群众办事跑动次数较以往减少60%,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信息公开常态化,构建“规范透明”便民新格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在平台中持续扩大不动产主动公开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利企便民。规范信息公开消壁垒。在保密前提下依法公开房屋坐落、面积、规划用途等基础信息,让群众“看得见、查得清”。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邻里地界争议、共有部分划分不清等问题发生概率,同时为市场主体提供透明产权信息参考,营造公平交易环境。动态更新功能优服务。建立“用户反馈-问题整改-功能升级”闭环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工作人员对平台功能、数据准确性及操作流程的意见建议。通过定期分析反馈数据,针对性优化功能模块、更新数据资源、简化操作流程,确保服务始终贴合实际需求。上线至今,平台已完成3轮功能迭代,用户操作步骤从8步缩减至3步,数据更新频率从“周更”提升至“日更”。
三、全程监管专业化,构建“立体防控”服务新网络。为破解“信息失真、权责不清、矛盾难解”等问题,聚焦“预警、定界”两大难点,织密全周期监管网络。智能预警“一次办”预防隐患。依托平台实时监测功能,系统自动识别房屋多轮抵押、产权争议等异常状态,同步向交易双方及监管部门推送预警提示。例如在二手房交易中,系统自动比对卖家提供的房产信息与地籍图数据,若发现信息不一致,立即提醒买家谨慎交易,从源头上减少因信息失真引发的矛盾纠纷。精准核验“一站式”高效注册。针对企业注册中经营场所面积不符、坐落不清存疑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地籍图可视化提供的面积、坐落作为权威依据。受理人员通过与申请资料比对,快速锁定申报信息与实况的差异,即可清晰核验面积与坐落,推动企业准入“一站式”高效办结。
四、融合协同一体化,释放“提标增效”治理新动能。注重“技术+机制”融合创新、一体联动,推动不动产治理模式向“全周期、智能化、协同化”转型。加大“信息互通”促融合。深度融合三维建模、区块链、AI等前沿技术,实现地籍数据、房产交易数据、限制权利数据等多源数据的高效融合与智能交互,有效破解了“产权合法性核验难”“限制权利查询难”等问题。打破“信息孤岛”聚合力。将地籍图应用深度嵌入政务服务链条,建立数据共享、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等机制,不动产登记、住建、司法、社区等依托平台权属信息协同处置矛盾纠纷50余起,形成了“信息互通、职能互补、矛盾快处”的治理合力。
热点新闻
- 738630
- 221903
- 104995
- 68981
- 66572
- 61742
- 56450
- 42451
- 39402
- 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