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汉中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堵点,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创新推出预审批工作机制。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用“小切口”改革撬动审批效能“大提升”,推动审批效能提升与项目建设提速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机制运行以来,累计为陕西中青置业、汉中帮润城建筑等企业办理相关业务10余件次,推动汉中市中心医院2号楼室外工程等民生项目提前开工,受到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新机制,构建预审换证体系。立足项目审批实际需求,创新建立全流程预审批机制。一是明确适用范围。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5个高频审批事项纳入预审批范畴,覆盖重点建设项目及民生工程准入、准建、准营全链条。二是细化适用条件。对基本申请材料齐全但存在次要条件缺陷的申请,推行“先受理预审、后补正换证”模式,由各业务科室设定材料缺陷标准并备案,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推进。三是强化制度衔接。将预审批与容缺受理制度有机融合,制定标准化流程规范,明确受理、审核、审批各环节时限,实现了“容缺受理当即启动、预审预批当场完成、正式证照当天换发”的闭环管理。
流程再造,打造即办审批模式。以流程优化破解审批时效瓶颈,通过进一步服务前置,破解了前期容缺受理“只受不审、审而无果”的困境,构建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链,缩减了企业群众等审批、等签字、等制证的时间成本,审批周期缩短60%以上。一是容缺受理“当即启动”。窗口受理员对照标准主动告知预审批适用情形,符合条件的当场容缺受理并填写预审批表,实现“即来即办”。二是预审预批“当场完成”。业务科室负责人现场沟通材料缺陷及补正要求,形成意见表后即时报送分管局领导预审批,当场向申请人送达加盖公章涵盖补正材料要求及时限的预审批意见表。三是换发证照“当天办结”。待申请人按照预审批意见表的要求补正相关材料后,业务科室无需再次审批即可当天换发法定证书或批文,预审批工作结束。
联动协同,筑牢保障服务屏障。构建多维度协同保障体系,确保预审批机制落地见效。一是强化内部联动。建立“科室设定—法规审核—领导审定”的协同机制,政策法规科对各科室设定的材料缺陷标准进行合规性审核备案,分管局领导全程把控预审批的范围与质量,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内部协作链条。二是深化宣传引导。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向项目单位解读预审批适用范围、流程及注意事项,主动告知企业可容缺的材料清单,引导企业精准申办。三是推动体系融合。将预审批机制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与重点项目审批协同服务、帮代办服务等机制衔接,形成“事前辅导—事中提速—事后跟踪”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热点新闻
- 740004
- 225993
- 105273
- 69155
- 66694
- 61862
- 56856
- 42579
- 40356
- 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