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商洛市金融“活水”润泽民企发展“沃土”

来源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9-04 打印

商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区域实际,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实施“四驱并行”金融专项行动,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与数据要素,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有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一、专项行动精施策,构建民企融资新生态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量价并行、扩量补价、驱动信贷提速,供需并行、保供促需、驱动消费提振,产融并行、融链兴产、驱动融资提质,数智并行、用数赋智、驱动服务提效”为主要内容的“四驱并行”金融专项行动,进一步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印发《商洛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融资工作措施》,明确“导向性培育、精准性支持、适配性运用、协同性保障”四大原则,打造“政银企”协同创新生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民营小微企业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确保信贷总量稳增、结构优化、成本稳降;依托“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整合银行、担保、政策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咨询与对接服务,显著缩短融资链条,提升融资便利度。行动开展以来,辖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二、数据赋能破梗阻,创新信贷产品新模式

针对民企“缺抵押、少征信”痛点,推动“数据要素X金融服务”实践,创新应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确保数据安全与主体授权前提下,打通金融信用、公共信用与商业信用数据壁垒,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查询企业真实资金流水,将其作为评估经营状况与信用的核心依据;指导辖内邮储银行、工商银行等机构基于平台资金流数据,研发推广“流水贷”、“订单贷”等信用类普惠产品。平台试点运行以来,辖内5家银行累计查询145笔,为24家企业新增贷款1.2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23家,获贷1.11亿元,占比91.73%;发放信用贷款0.07亿元,占比5.78%,实现“以流定贷”模式突破。辖区洛南县某农副产品公司凭借近两年平台交易流水记录,成功获邮储银行100万元信用贷款,破解抵押物缺失困境,支持生产基地扩建。镇安县某建筑企业依托平台资金流分析,辖内工商银行量身定制授信方案,快速投放1000万元普惠贷款,保障重点项目建材储备与顺利开工。

三、科技驱动提效能,优化金融服务新体验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降本、增效、扩面”;督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AI技术优化风控模型与审批流程,实现贷款申请“线上化、自动化、批量化”,试点银行普惠贷款平均审批时间缩短30%以上;推广“秦信融”平台线上融资对接功能,结合线下综合性金融服务站,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网络,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与满意度;统筹推进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丰富“再贷款+”金融产品,深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产业链”工作,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小微民营企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监测指导和走访调研有关重点项目、生态康养项目、名单内科技型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及信贷支持情况,推动提升贷款授信转化率。至2025年上半年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864.9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3.35%,较年初增加17.13亿元。

四、融合互促显成效,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建立机构改革后县域金融工作协调机制、货币金融“政策传导+提示引导+评估督导”工作机制,发挥“一链一行”“行长+链长”机制作用,系统完善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全周期业务链条与创新性工作路径”;通过组织实施“四驱并行”金融行动及配套措施有效疏通融资堵点,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应用使大量缺乏传统抵质押物但经营稳定的“边缘”民企首次获得正规金融支持。信用贷款占比提升,审批放款周期大幅压缩,企业“急难愁盼”资金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协同对接,共促合力推进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融资、金融支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工作。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区域 “菌果药畜茶酒”特色首位产业,助力企业技改扩能、创新发展,形成“融链兴产”的生动局面。辖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跃度、吸纳就业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