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法,更是社会和谐之根基。可近年来,慈善机构因为诚信问题备受质疑,安全事故频发令民族食品工业遭受重创,学历造假、论文抄袭令学术界人人自危,矿难瞒报、问责推诿影响政府公信力……一系列诚信缺失问题使许多人感到我们正陷入诚信危机。
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势在必行,重塑全民基本诚信道德观念已刻不容缓!
诚信缺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目睹社会上的种种怪象,全国政协委员、武警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很痛心:“不论是‘职务腐败’还是‘冷漠社会’现象,都是侵害社会肌体的癌细胞,如果任其病变扩散,后果堪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嘉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孔丞认为,诚信缺失问题严重破坏市场公正和市场秩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因合同欺诈、欠债不还、假冒伪劣产品等,我国每年仅商业信用缺失一项就损失约6000亿元人民币……”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写在九三学社中央的一份提案中。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天津市主委叶惠丽则在提案中刻画出一个没有了道德底线的社会“不堪的景象”:政府部门失信影响政令畅通,企业失信扰乱了市场秩序,一些极端的诚信缺失事件突破了法律底线,影响社会安定。
是“危”更是“机”
中国人历来重信守义。“退避三舍”、“一诺千金”这些典故千古传诵,即使在被认为是诚信缺失的今天,生死接力还工钱的“信义兄弟”、年过八旬替子偿债的“诚信老爹”依旧感动中国。
但仅靠道德的自我约束力来解决时代发展中诚信缺失问题,显然捉襟见肘。
“我国正处于体制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和经济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郭孔丞分析指出,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风气滋长蔓延,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不可避免。
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中国,更要在道德文明建设上领跑世界。危机面前,只要我们敢于直面现实,就能够转“危”为“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这体现出国家对心灵建设的重视,我看到了希望。”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国立充满信心。
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发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急需解决诚信道德危机问题,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诚信道德环境。”郭孔丞说。
全国人大代表、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尚金锁直言:“要倡导人人讲诚信,人人恪守职业道德,这样社会才会更趋和谐与完善。
立信兴国势在必行
诚信建设是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
“在当前,中国要最终化解这场社会诚信危机,必须先解决政务诚信问题。” 叶惠丽建议,重塑政府公信力,归根到底是要塑造人民作主的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经得起人民问责的政府。
郑静晨建议,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真正实现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使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恢复和保障诚信的前提,更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加强诚信立法,尽快制定《社会信用促进法》以及《政务信用法》、《商业信用法》、《个人诚信法》等法律法规,健全诚信法律体系。
“制定《见义勇为法》,如果施救人员在帮助他人时造成其意外伤害,可以免除法律诉讼。”郑静晨认为,这可以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治愈“群体性冷漠”和“见死不救”这一社会伤疤。
郭孔丞提出,应加强执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者的违法成本。
化解诚信危机,立信兴国——最坏的时候,往往也是向最好方向转变的开始。
热点新闻
- 724433
- 192706
- 100702
- 68387
- 64912
- 61393
- 51459
- 42185
- 29379
- 2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