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把诚信要求融入社会规范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243 发布时间:2018-09-06 打印

这19项专项治理的内容包括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无证行医及非法医疗、假药、论文造假及考试作弊、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拖欠工资、逃税骗税和“假发票”、法院判决不执行、假球黑哨及使用兴奋剂等等。很显然,时下诚信缺失已不是某个领域个别人的问题,它不止存在于经济界,教育界、卫生界、环保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都程度不同地有所反映,有的甚至成为了顽症沉疴,到了非“集中治理”不可的境地。

  

简单地说,“诚信”两字应该是互文,诚就是信,信就是诚。分而言之,《康熙字典》把“诚”归为如下几个义项:“信也;敬也;纯也;无伪也;真实也”;而《说文解字》则是如此解释“信”字:“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所谓“会意”,就是说“信”的意思就是“人言”:人说的话必须是可信的,否则就不是人话。这里,古贤已把“信”(当然也包括“诚”)提到了区分人畜的高度。

  

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以儒、释(佛)、道三家为骨架。这三者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但在“诚信”一说上乃是揆一的。如儒家历来将“诚信”作为重要信条。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国不立”,他把“信”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视其为治国的重要条件。释家亦然,佛教的十戒均以“诚信”为宗旨,“发言行事,苟无诚信,则湖海衲子(即信众),孰相从焉?”佛家还认为“诚信”乃是修行解脱的具体体现,如佛经所言:“人有诚信之心,可自得度(到彼岸)”。道家更是把“诚信”奉为美德:“言善信”(言以信为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诚信的言语不动听,动听的言语不诚信)。——由此可见,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更是构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

  

虽说“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内容,立足于公民个人价值要求的层面,但它对社会层面同样须臾不可或缺。这是因为:诚信不仅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人格建树的根本,对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司马光说得好:“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是齐家之道、立国之本,把诚信要求融入社会规范,乃是弘扬和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当今中国缺失诚信,何以故?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主要是百多年来,割断传统文化,没有经典教育,遗失诚信价值观,贬低道德人格的恶果。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心理上说,某些人私心蒙蔽、欲望膨胀,奢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他们往往不敢正视自己、直面社会,善于用空话、假话及虚假行为包装自己、坑蒙他人、危害社会,由此而谎言肆行,不诚不信大行其道。诚信的缺失不仅有悖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公正、损害了公众利益,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妨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据悉,中央文明委在发布上述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同时,还组织了“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专项治理配以这一宣传活动,再在制度上(如建立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和公共信用评价制度等)强化,势必会对引导全社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将诚信价值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起着助推作用,从而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