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营主体满意度达94.4%;30多项典型做法得到国家肯定、推广;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达80.3%、数据归集率达91.5%……2023年,陕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这背后,离不开全省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的改革突破和示范引领。
2023年,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办)制定印发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按程序在全省创建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市雁塔区、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宝鸡市渭滨区、咸阳高新区、铜川市王益区、富平县、延安市宝塔区、榆林市榆阳区、府谷县、汉中市汉台区、城固县、安康高新区、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16家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并制定印发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改革突破发展的通知,重点推进“红蓝章”审批制度、“分阶段施工许可”等6项改革;要求各创新示范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形成“6+X”项改革任务清单,有力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优化。
一年来,全省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及所在地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创新举措、合力攻坚,着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精心谋划统筹推进
西安出台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开展市级和区县开发区两个层面营商环境创新改革,6项重点改革举措在创新示范区复制推广,其中5项重点改革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榆林强化市级部门业务指导作用,建立市级部门“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一个科室牵头统筹、一名科级干部负责日常联络”的对口业务指导机制。宝塔区上线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全域推广“宝塔营商码”,实现营商资讯及时知晓、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涉企检查“凡检留痕”、诉求投诉有事必应。渭滨区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创新示范区改革工作。
“标准动作”亮点多
在城固县,总承包项目中同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涉及多个单体项目时,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单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已取得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的建设项目,可按建设进度分“土方开挖”“建筑施工”两个阶段分别办理施工许可。西咸新区探索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将726项涉企检查事项压缩成8项联合检查,高频检查事项“多项合并,一次办好”。榆阳区在发展改革、行政审批、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要素保障领域推行“红蓝章”审批制度。洛南县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纳入竣工验收阶段,在企业申请竣工验收备案时同步启动不动产首次登记办理工作,实现“验收即发证”。府谷县11项审批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发布28类情形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王益区试行投资项目审批(备案)“红蓝章”审批制度,对区级权限内投资项目审批备案有关事项实行可容缺蓝章预批复,批复作为办理下一个环节前期手续的支撑性文件。咸阳高新区将水电气各类管网铺设至项目用地红线边界,由管委会与市政单位承担项目红线外的铺设工程及相关费用,建立雨污水管网数据库。商州区建立重点项目一对一全生命周期“项目管家”团队服务机制,设置重大工程项目“区派管理”工作站和镇办派驻“管家”工作站。
“自选动作”有创新
莲湖区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方式专项行动,推出4个领域101项首批轻微违法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办理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处罚案件72件。西安高新区创新“惠企政策发言人”工作模式,完善政策兑现服务链条,帮助1000余家企业争取上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56亿元。雁塔区推动金融“全覆盖”服务链(2.0版)改革,设立全省首个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55.24亿元。安康高新区建成全省首个县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康高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布金融产品81个,首批授信放款2600万元。汉台区出资800万元成立中小企业应急纾困基金,降低企业转贷融资成本,为区内12家企业发放5940万元纾困基金,撬动银行贷款1.67亿元。富平县在“五上”企业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制度,凡未经县政府备案批准的一律不得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干扰。
典型经验做法获肯定
富平县涉税费矛盾纠纷“一站专调”工作法获中央政法委表彰。西咸新区“构建国际智能检测认证服务机制”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西安高新区“以跨境直播助推文化贸易出口新模式”入选商务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安康高新区“信用优选+放心消费”经验做法获评2023年全国“信易+”应用典型案例。雁塔区揭牌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启用全省首个驻政务服务中心仲裁庭,区法院获评全国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咸阳高新区全面推行“项目管家”制度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通报表扬。(记者 杨晓梅)
热点新闻
- 719899
- 182799
- 96082
- 68052
- 60742
- 55942
- 50215
- 41999
- 28284
- 2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