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经济日报》在同一天刊发了两篇报道,分别聚焦西安在疫情防控期间举办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系列项目网络签约仪式,和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情况。
《“云签约”286亿元 西安生物医药产业发力》一稿关注西安市发布《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后的首次产业战“疫”出击。在西安市日前举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系列项目网络签约仪式上,签约总投资额达286亿元,30多个“云签约”项目全部集中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此次签约的项目中,中成药、化学药、生物药类项目共7个,医疗器械类项目5个,充分展现了西安的科技研发优势。其中,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拟投资3亿元建设肝靶向系列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目前有5款创新药处在不同研发阶段,其中3款创新药预计在2021年至2024年批准上市,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60亿元。宇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亿元建设制备中心,生产制备CART细胞,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和淋巴瘤。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13.6亿元,建设医用修复敷料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特稀有次生代谢产物及益生菌生产基地项目、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三大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
此外,山海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西安中药分子解析饮片古法炮炙展示研究生产中心项目、天宇制药微创硬化治疗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自主创新型医药及器械类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
这些掌握核心技术、未来前景看好的项目达产后,将大大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助推西安冲击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创新目标。
该稿还关注了当天签约的金融领域项目中的4个基金类项目。包括由西安高新金控牵头,拟与陕西金控旗下新时代资本与陕药集团旗下陕西医药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起设立20亿元规模母基金,投向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产业基金;弘晖资本与高新区合作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在产业引导与并购、产业服务集团搭建等方面推进合作;中国企业报集团与高新区合设30亿元规模产业基金,将吸引国内外顶级生物制药项目落户;东盛集团与高新区合作设立25亿元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基金,主要投向国医馆、养殖基地、中医药原材料供应链等产业领域。
签约仪式上,陕西银保监局还与西安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信贷投放支持、银企信息共享、重点产业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展开合作。陕药集团拟投资60亿元建设陕西生物医药园,吸引、培育孵化期企业、快速成长期的创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该稿特别提到,此次签约项目中还包括加速成长系列项目9个,涵盖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面,有望快速投用或转化,实现医疗惠民。其中,秦药汇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4小时智慧售药自助终端项目,可在写字楼、居民社区、公交和地铁场站等场景应用,计划2年内为西安和高新区投入设备1000台。
该报记者写道:西安市明确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将以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产业为基础,以3D打印、光学设备、再生医学、基因测序、多肽与蛋白等高精尖技术为引领,形成5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中欧班列(西安)去程突破万车》一稿关注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情况。截至3月11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西安)405列,同比增长104.1%,其中去程230列,发送车数突破1万车大关。此外,今年中欧班列(西安)已运送货物37.2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5倍。
热点新闻
- 735876
- 210950
- 104060
- 68773
- 66266
- 61628
- 54716
- 42345
- 35903
- 3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