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赋能·助力陕西营商环境突破
西安高新区紧扣“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部署,聚焦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五个突破”,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大生态”。
办事更高效,政务环境再突破。按照“提速办”“集成办”“智慧办”“就近办”的“四办”服务路径,制定印发《政务服务便民利企10条措施》。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再推出50项“全程网办”事项,升级完善“掌上办”系统功能,实现市场准入等11类便民事项掌上办理和查询。推出“云踏勘”服务模式,上线“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等远程线上踏勘事项,有效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踏勘时间提速60%以上。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服务模式,实行“二手房过户+抵押注销+抵押登记”业务联办。推出不动产“预登记”,实现交地与交证“无缝衔接”。试点“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助力工建项目审批提质增效。
市场更满意,政策环境再突破。围绕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高新区科创企业集中优势,探索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上市企业—世界一流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免申即享”改革,将政策兑现流程由8个环节压减至3个环节,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优化升级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上线“政策计算器”,提供个性化政策匹配和试算服务,累计为4000余家企业兑现区级政策资金8.5亿元。建立“惠企政策发言人”工作制度,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对已出台政策进行评估调整,清理调整各项效果不明显政策10余条,确保政策不睡觉、落地见成效。
支撑更有力,要素环境再突破。打造高能级产业聚集地,实行主导产业发展“链长制”,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深度融合“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形成汽车、光电子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达到7家,“五上”企业达到1673家。抢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战略机遇,探索形成“3个80%”的科企培育模式。落地全省首单技术研发信用贷,推动全国首单技术交易产权ABS项目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加强“信易贷”“首信贷”推广,新增授信规模超30亿元,累计授信额超67.9亿元。定期开展“畅融高新”系列融资活动,搭建“金融服务流动站”,组建“金融顾问团”,为企业提供融资及政策咨询“一对一”上门服务。持续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累计出让“标准地”14宗3575亩,实现工业用地100%标准化供应。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广泛建立人才输送机制,人才资源规模突破90万人,聚集国家和省、市级人才超500名。
预期更稳定,法治环境再突破。建立“立、改、废、释”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依法做好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加快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运用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智慧监管,创新推出“信用+智慧”分级分类监管模式。绘制“三张清单”,实行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模式。设立“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中心”,搭建“法院、市预调中心、案件承办部门、代理律师”四维沟通平台。在全市率先为辖区企业免费提供在线纠纷解决(ODR)服务,解决知识产权维权难、维权贵问题。加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扩大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覆盖范围。
亲清更统一,政商环境再突破。优化亲商助企“三有”长效机制,面向417家规上工业企业、71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派驻225名“亲商助企”专员,常态化开展咨询沟通、政策解读及诉求协办等各项服务保障。搭建“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汇集2642项国家、省市区级政策文本,实现与工商数据库互联互通,发布供应类及需求类信息458条,鼓励辖区企业开展“上云用数赋智”。构建“1+2+X”活动机制,每2月召开1场企业家座谈会、每月组织2场涉企培训会、不定期开展沙龙联谊、走访调研等专项服务。健全涉企诉求征集、协办、反馈等全流程服务,坚持问题征集应统尽统、目标办结率95%以上、处置过程闭环管理“三个导向”,截至2023年底,办结问题当中服务对象满意率已达100%。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以创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