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赋能·助力陕西营商环境突破
今年以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不断创新监管服务方式,持续优化经营主体准入环境、发展环境、监管环境,全力扶持经营主体成长壮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一、优化准入环境,跑出企业开办“加速度”
(一)拓宽智办“覆盖面”。全面深化“四电”应用,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电子印章系统”,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免费申领。升级经营主体网上登记平台,实现登记注册、变更、注销“一网”服务,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 96%、全程网办率 85%、高频事项网办率 9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探索联办“新路径”。在餐饮、便利店等行业开展“准入即准营”改革试点,推动企业开办与食品经营、药品零售等 12 个涉企许可事项“证照联办”,申请材料数量由 34 项精简至 13 项,平均压减 62%,办理时限由法定累计时限 115 个工作日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平均压缩 82%,累计完成证照联办事项 1.3 万余件。
(三)壮大通办“朋友圈”。持续推进“同城通办、跨省通办”扩面提质,加强区域协同信息共享、业务数据网上流转,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跨区域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两地事”。目前,已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等 12 省 20 多个城市,实现 17 个登记注册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全市 198 个审批服务事项同城通办。
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帮扶助企“精准度”
(一)激发公平竞争市场活力。对拟出台的政策文件提前审查把关,重点关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政府行为,依法纠正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文件 27 份。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行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力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二)激发知识产权创新潜力。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策划实施“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17场,发布专利开放许可 1000 余项,就地转让成果 100 余项。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确定 46 名“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开展公益特派员“一对一帮扶”和“集中托管”服务,累计服务企业 2000 余家次。组织 91 家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签订意向订单额 1000 余万元。目前,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63.227 件,同比增长 24.6%,获第 24 届中国专利奖 19 项,其中金奖 2 项。
(三)激发质量支撑内生动力。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 8 个,推动西安兵器基地、航空基地、西电科技园等 11 个重点园区列入全省“一站式”服务覆盖计划。深入开展“业务帮企、技术助企”质量助企活动,累计开展技术帮扶 1200 多次,提出工作建议 512 条,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 2200 余人。建立质量品牌梯队培育名录库,吸纳 60 多家企业和 100 多名专家学者入库,指导 21 个单位和 2 名个人申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三、优化监管环境,减少生产经营“干扰度”
(一)推进集约化监管。推动出台《西安市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双向推送”工作机制,强化审管联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整合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相关联的多个监管事项,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交通新业态等 7 个重点民生领域先行试点,推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二)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建立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依托通用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在“四新经济”领域探索“触发式监管”和“沙盒监管”模式,在可控范围之内实施容错纠错机制。动态调整“四新经济”经营主体两轻一免“三张清单”,形成“刚性约束+柔性执法”新模式。今年以来,受理违法线索 2547 件,采用警告、提醒、责令整改等非处罚方式处理的占 62.1%。
(三)推行标准化执法。建立涵盖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制定行政处罚《程序规范》《文书规范》《人员规范》《裁量权行使规范》和《“互联网+”监管执法系统操作规范》等 5 项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3 项,进一步明晰监管执法边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