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第三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及优秀短视频评选结果>>典型案例获奖名单
为加快构建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西安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针对辖区市场主体实施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动态监测、分析研判、评估赋分等方式,将信用分类结果与日常监管、双随机抽查等工作相结合,实施差异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数据归集,精准分类。在省市场监管局信用分级分类结果的基础上,依托高新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汇集高新区16个职能部门的基础信息和监管数据2653万余条,采集互联网涉企有效舆情信息635万余条,全部归集于市场主体名下。通过构建280余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分别对辖区25万户市场主体开展实时动态评估和研判,将市场主体精准赋分,并按照分值划分为A、B、C、D四个信用风险等级。同时,根据高新区各职能部门的监管重点,自动调整评分项的占比权重,以满足不同部门监管的需求。通过科学精准划分,目前,高新区各类市场主体A类占比1.6%,B类占比57%,C类占比41%,D类占比0.4%,全区16个职能部门全部以信用分类结果为参考,在日常工作中实施差异化监管。
(二)科学计划,精准检查。将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实现精准检查。依据信用风险评估结果,高新区各部门科学制定年度不同信用等级的双随机抽查计划。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以监管服务为主,抽查为辅,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干扰;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采取多部门联合、监管事项全覆盖检查,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2022年,高新区开展本部门双随机检查251批次,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44批次,共检查市场主体7054户。其中信用等级A类112户,B类4014户,C.D类达到了2928户,分别占总数的1.5%、57%和41.5%,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2599户,较往年增加了67%,提升了发现问题的精准性。
(三)风险监测,精准预警。将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与风险监测预警相互结合,实现精准预警。依据信用分类结果,以及实时采集到的投诉举报信息、互联网舆情信息和各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开展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对存在隐患风险的市场主体,及时发布预警提示。2022年,累计发布高风险市场主体预警信息604条,各部门根据平台推送的风险预警提示,精准开展检查和专项整治,实施相应地风险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借助信用分级分类开展风险监测预警,能够精准地发现风险隐患,较以往通过日常检查发现隐患的比例提升近3倍以上。
(四)专项整治,精准管理。将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与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实现精准管理。根据信用分类结果,在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工作中,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实行“云上”监管,市场主体通过手机移动端上传相关资料,执法人员在线检查、录入监管结果,完成检查任务,实现非现场监管。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主体,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实施现场全面检查,加大检查力度,做到应查尽查。目前,高新区通过采取非现场检查措施,市场主体累计上传检查资料1.1万余条,在线完成检查1400户,较以往大幅提升了监管效率,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认可。
(五)细化网格,精准服务。将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与网格化管理有机融合,实现精准服务。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高新区将管辖区域划分为112个网格,网格内的市场主体依据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和服务。网格员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服务措施,对信用等级较低市场主体重点加强法规宣讲、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帮助他们树立守法经营意识,及时纠正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守信主体开辟绿色办事通道,提供优惠政策,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扶持他们健康发展。今年以来,通过信用分级分类开展精准服务,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效能和管理效果,使网格化管理工作更加精准、实效。
二、改革成效
(一)精准指引监管方向。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类和风险分级解决了以往监管工作中针对性不强、监管重点不精准的问题,既保证必要的监管效果和风险防范成果,又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
(二)行政效能显著增强。通过信用分级分类结果的运用,采取非现场监管的“云上监管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工作效能。近年来,运用手机移动端开展“云上”检查、办理异常名录管理等业务19887户次,实现了“零跑腿、零见面”的“云上”监管服务。
(三)执法精准度成倍提高。分级分类的监管模式和部门联合执法的创新式做法有效地减少了监管部门的执法次数,成功地使抽查检查更为科学、精准,避免了往年杂乱无序的抽查情况,有效地提高监管效果,高质量地完成了双随机的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