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
-           
            
            网上问诊信息泄露防不胜防难掩隐忧  维权标准待定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为患者看病吃药带来很多便利,但防不胜防的信息泄露问题却让人难掩隐忧。有律师表示,互联网医疗的患者隐私权保护维权案例还属凤...
 工人日报 | 
                2021-08-13
                
                
             -           
            
            美容健身服务陷阱多 谨慎选择预付费项目
            近年来,美容健身服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呈现增长快、金额大、涉及人数多、调解难度大等特点。2021年一季度,广东消委会共受理美容...
 中国经济网 | 
                2021-08-12
                
                
             -           
            
            谨防“专业防水补漏”陷阱
            不可轻信新闻网页、短视频平台、搜索平台、面包车身上等各式各样的房屋补漏广告,不找流动补漏施工队,尽量找当地开有固定场所的商家,可以要求经营者提...
 人民网 | 
                2021-08-11
                
                
             -           
            
            租车“信用免押” 小心陷入合同纠纷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对王某诉某租车平台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进行宣判,判决某租车平台向王某退还划扣款项6000元。同时,法院还向租车平台发出司法建...
 中国法院报 | 
                2021-08-10
                
                
             -           
            
            “老乡情”“同学情”当心是陷阱
            警方提示:贩卖电话卡、银行卡、对公账户等均属违法行为。请务必保管好自己的电话卡、银行账号卡以及对公账户等,不要随意转让倒卖租借,成为电信网络诈...
 北京青年报 | 
                2021-08-09
                
                
             -           
            
            风险大漏洞多 市民遇“黑车”揽客可举报
            为迎接十四运,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近期在各大客运站周边和热门地铁口附近,持续开展客运市场整治行动及普法宣传。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执法人员提醒...
 西安晚报 | 
                2021-08-06
                
                
             -           
            
            小心花式骗局!网络卖惨牟利屡屡得逞透支社会信用
            在互联网上,有些人通过编造离奇的剧情,卖惨炒作骗取关注、吸引流量,实现带货、非法牟利的目的。《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样网络卖惨的骗局,...
 工人日报 | 
                2021-08-05
                
                
             -           
            
            “社保卡”诈骗再升级!这些“陷阱”要注意
            近期社会上出现仿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的假冒网站,假冒网站上出现在线办理电子社保卡的弹窗。同时,也有不法分子冒用社保部门名义,发短信给群众,...
 人民网 | 
                2021-08-04
                
                
             -           
            
            警惕招生录取骗局和陷阱
            2021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日前,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通过官微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辨网络谣言,警惕招生录取...
 光明网 | 
                2021-08-03
                
                
             -           
            
            警惕被“注意力训练课”收割韭菜
            一些家长之所以会迷恋“注意力训练课”,正是因为相关知识的欠缺。所以,相关部门当引起重视。一方面有必要从科普上多施力,避免家长知识短缺导致的被骗...
 齐鲁晚报 | 
                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