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陕西省信息中心 陕西一带一路网 本站支持IPv6

陕西省发布2023年9月守信激励典型案例

来源 :文明陕西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9-28 14:09 打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陕西省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社会影响力和震慑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陕西省委文明办联合省信用办在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按月公布一批守信激励典型案例。

守信激励典型案例

 

案例1

 

西安市高陵区

 

信用承诺+“一店一码”服务助推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信用承诺+“一店一码”服务,主要是通过行政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许可证赋码管理的举措,将传统的“审批受理、勘验评审、结果反馈、线下发证”的串联式服务,变为“信用承诺当场办,赋码管理网上办”的服务模式。

 

一、告知承诺当场办。出台《西安市高陵区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实施方案》,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人力资源经营许可等29项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和承诺事项监管细则,按照全面准确、权责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科学编制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修改完善办事指南,制作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并要求在办理入口通过“信用中国”平台查询申请人信用记录,是否适用告知承诺制,在办结后将承诺信息上传信用平台,使得信用建设工作贯穿始终。

 

二、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领域企业信用“红黑榜”制度,“红名单”即守信激励对象名单,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许可事项后,无违反承诺情形的申请人将纳入“红名单”,列入名单的申请人将优先享有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办理方式;“黑名单”即失信惩戒对象名单,申请人未按承诺期限提交补齐补正申请材料或提交材料不符合规定的,以及存在不实承诺或违反承诺情形的,由审批科室纳入告知承诺制黑名单,进入黑名单的申请人两年内不再适用告知承诺制方式。

 

三、“一店一码”不跑路。美容店、美发店、洗浴店、餐饮店等行业此类店铺多为个体经营,人员有限,办理审批事项所需时间会对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经营主体在审批过程中的跑动,减轻经营者负担,让信息跑路,人员零跑路,推出以二维码为载体的“一店一码”行政许可证替代原有静态行政许可证,实现审批证件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可通过“一店一码”扫码查询详细许可信息。需要延续换证时申请人网上提交资料,直接由“一店一码”管理后台替换变更后信息,就可办结,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不跑腿”。

 

目前高陵区推出告知承诺事项29项,“一店一码”服务覆盖商业实体业态6个行业,通过信用承诺,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个工作日以上。今年以来共采用告知承诺办理审批事项337件,累计发放“一店一码”行政许可证449张,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供稿)

 

案例2

 

汉中市汉台区

 

信用赋能养老发展 守信惠及“夕阳”幸福

 

汉台区地处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全区辖7个镇8个街道办。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9.63万,占全区总人口比重约15.58%,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汉中市汉台区下大力气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探索推行养老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了辖区养老服务机构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信用监管,牢牢守住了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底线,着力推动了新时代汉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登记备案机制,信息共享再加一分心安。在夯实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依托汉中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对汉台区已建成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基础信息进行全覆盖采集和录入,实现养老机构信用大数据共享、信用信息功能转换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完整的养老体系信用信息资源库。目前,全区共建成10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1640张,护理型床位431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27%,养老机构入住率53%。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5处、农村互助幸福院118处、社区食堂30处,培育了安康通、福寿康、大尊养老等多个社区养老品牌,并通过大数据应用,形成了相应的诚信评价报告,实现对辖区内养老服务领域市场主体诚信评价管理的全覆盖。

 

二是探索信用分级监管,明晰登记精准管理路径化。探索推行养老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养老服务诚信体系建设。通过ABCD四个信用等级分类,建立“红橙黄绿”管控清单。将绿色名单机构纳入A级信用单位管理,按常规要求开展日常监管;将黄色名单机构纳入B级信用单位管理,在提示其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增加抽查检查频次,强化日常监管;将橙色名单机构纳入C级信用单位管理,及时向属地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进行线索通报,并对养老服务机构和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责令整改,督促清退资金;将红色名单机构纳入D级信用单位管理,及时向属地人民政府进行线索通报,对存在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及时移交处置非法集资牵头单位,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

 

三是规范养老星级评定,监管力度再多一层保障。全面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社会对养老服务满意度,充分发挥星级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陕西省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和标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标准规范和文件要求,受委托的第三方评定机构通过现场询问、查阅资料、信息采集、电话问询等方式,并结合民政部门日常督查掌握情况,对照3大项指标43分项共计1000分的评定项目标准逐一评估,将最终评定结果作为质量认定、补贴发放、收费标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及日常监管等事项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汉台区各养老机构达到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1家,为加强养老机构发展监测,构建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守好守牢老年人一生所得。制定区民政系统整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民政系统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六大长效机制,实现全区养老机构养老诈骗风险隐患摸排全覆盖。建立风险管控名单,对摸排的情况进行综合研判,提出重点风险养老服务机构建议名单。并配合区委政法委等有关部门稳妥开展整治和处置,全面压降养老服务诈骗存量风险,全力遏制新增风险。重点聚焦农村留守、独居、空巢老人群体,印制反诈宣传彩页,在辖区各养老机构、村(社区)广泛开展反电信诈骗及防范非法集资的入户宣传。同时,联合公安、住建、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开展养老领域“黑机构”排查整治工作,教育引导各养老服务机构增强依法依规的经营意识,最大限度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目前,全区10家养老机构均未发现养老诈骗问题线索及非法集资风险隐患,也未发现未经登记但以养老服务为名开展活动的“黑机构”及相关问题线索。

 

五是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推动养老服务规范有序运行。持续做好养老服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文件,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养老服务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同时,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对养老服务领域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实施联合惩戒,2022年-2023年均开展了双随机监管,对2所民办养老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整顿,推动形成“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良好机制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环境。

 

六是实行风险隐患台账管理,用心筑牢养老安全前沿防线。按照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安全要求,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促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主动防范消除养老服务机构在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将养老机构安全生产落实情况监管纳入年度部门联合抽查计划,会同消防救援机构、住建等有关部门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检查整治,建立“风险、责任、落实”三张固定清单及“隐患、整改”两张动态清单,实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台账化管理,发现问题,现场督办,限期整改,确保全区养老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清零,筑牢养老机构安全生产防线。

 

七是树立诚实守信意识,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将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知识纳入养老服务领域培训计划中,并以各养老机构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宣传活动,加大养老机构信用知识普及,提升养老服务领域从业者诚信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是个人关心的“家事”,更是国家挂念的“国事”。面对“银发浪潮”,下一步汉台区将持续高位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坚持规范执法、严格监管,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促进汉台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