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陕西省信息中心 陕西一带一路网 本站支持IPv6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 :求是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11-25 打印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穆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已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举措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完善,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坚定方向、聚焦主题,不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通过理论、实践、制度上的创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市场体系,营造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环境。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图为2022年10月1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跨越永定河的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陈家庄特大桥正在加紧施工。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北京段)建成后,将完善北京西部地区高等级公路路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撑。人民图片史家民/摄

(二)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骤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的重大战略抉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创新,关键在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协同高效、法制健全的治理体系,内外循环、安全可控的全面开放体系。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要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实现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我国巨大市场潜力,聚集国内外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要强化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进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公平规范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打造高标准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统一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发融合发展的巨大潜能。建立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流动交融。加快统一市场法规及标准的建立和修订,坚决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深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扩大配置范围,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和人才在城乡、区域、不同所有制单位间的流动障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依法维护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图为2022年11月6日,观众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参观“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

(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提升市场监管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程度。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公平竞争制度监督实施机制,增强刚性约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扩大开放的范围和领域。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拓宽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化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机制建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大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力度,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化和拓展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等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商品、服务、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使各领域开放形成协同效应。稳妥推进金融和服务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完善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各类开放平台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要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制度和政策体系。创新提升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支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三)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制度型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健全高水平开放法治保障,加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建设,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

四、推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相机抉择,开准药方”。科学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化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着力健全目标一致、合理分工、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宏观调控是党和国家治理经济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要加快建立体现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协调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使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时效度。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社会预期管理。健全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完善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机制,形成治理合力。深刻认识国际形势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图为2022年6月15日,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政务服务大厅法人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在给企业人员讲解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求是图片赵松/摄

(二)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财政金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主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完善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本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提高预防预警能力,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深刻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充分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科学设置“红绿灯”,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把不该管的坚决放给市场,把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管到位。适应新业态新模式、跨领域跨地区系统管理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市场监管和服务方式,提升综合效能。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依法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健全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管理标准,完善市场环境和信用评价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