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陕西省信息中心 陕西一带一路网 本站支持IPv6

重建信用之举别陷入失信危机

来源 :京华时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04-22 打印

    温州的金融改革创新,本身就是新鲜事,趟的是没有测量过的河,铺的是过去只在地下走的路。

  被视为温州金融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成立不到一周,便被网民举报“第一笔贷款造假”“借钱人实为借贷中介公司员工”,迅速引发网民热议。有人担心,旨在重建信用之举,是否反而会陷入“失信危机”?

  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就“第一笔贷款造假”的具体案例来说,借款人虽然确实通过了借贷中介公司面试,但还没有正式到岗。所借款项用途也不是左兜借出放回右兜式的作假,而是要用于他途。整个借贷过程也符合服务中心的流程,借贷双方登记资料真实、齐全。仅凭借款人与借贷中介公司的关联关系,就断定造假,未免武断。即使借贷中介公司确实想演出“双簧”,通过贷款为这一新生事物造势,在缺乏法定原则的情形下,也不宜把案子断成“失信危机”。

  温州的金融改革创新,本身就是新鲜事,趟的是没有测量过的河,铺的是过去只在地下走的路。如何将过去不够阳光的民间金融转身为在规范化情境中运作,民间金融要适应,制度建设也要跟进。现在一切都还在草创期,拿收成期的标准去要求草创者的所作所为,立意虽好,效果堪虞。

  原因是,没有无风险的制度创新,没有一开始就完备的路径设计。控制创新成本,只有大胆摸索,及时完善。眼睛始终盯着可能出事的地方,难免会令先行者束手束脚,不敢作为。不作为是最安全的,但也是最有害的。

  从更宏观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事实已经很多次证明,过去民间金融被束缚,所造成的风险最大。巨额资金无理性炒作,大量中小企业贷不到款,高利贷盛行,这些风险对于宏观经济环境都造成了伤害,岂不令人悚惕?而当时之所以不敢放开民间金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失信”。事实证明,因担心“失信”就因噎废食不行,只有在放开民间金融的情形下,具体研究“失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积累实际经验,加强金融监管,控制“失信”风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到“第一笔贷款造假”,出现质疑和担心不要紧,要紧的是怎么处理。比如,与借贷中介有关联关系者,是否应该回避借贷行为,借贷者的身份应该作出什么限制,有关联关系者和没有关联关系者在借贷利率上是否区分等等,这些要在具体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中寻求解答。

  “第一笔贷款造假”引人关注,随着温州金融改革的渐次深入,会出现更多、更复杂、更难以界定的情形。过去认为不合理的可能合理,过去认定是不合法的可能合情。改革,就是通过实践与现行制度的碰撞寻求最佳平衡点,让民间金融真正成为经济的活水。在新的制度框架确立起来前,容错是必须的气量,是应赋予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