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0月以来,汉中市市场监管局牢牢把握全省深化信用修复试点工作有利时机,采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执行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等举措,顺利完成了1.9万条失信记录信用修复工作。修复对象广泛覆盖制造业、服务业等9个行业领域,惠及1.63万家经营主体。这一举措使相关经营实体在参与招投标、获取银行贷款、参与政府采购等方面重新获得了平等机会,显著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有力助推了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机制 夯实基础
完善“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机制。在全省率先发布《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试点期间,累计受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1996条,其中通过简易程序完成871条,显著提升了企业申报的主动性和材料的规范性,办理时限大幅缩短,合规率和及时率达到100%。
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指导员制度。在全市系统中选拔精通信用监管业务的骨干担任指导员,覆盖各县区及镇办(至少1名),并通过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公示名单。指导员将对内规范业务流程,对外为经营主体提供全程精准服务,确保信用修复工作有序进行。
推行“三书同达”告知机制。基于2023年“两书同达”实践经验,升级为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合规建设提示书》及《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公示网站、最短公示期限、修复流程及合规建议,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
真抓实干 凸显实绩
规范线上修复流程。修订并印发《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工作指南(2025版)》,进一步明确从申请提交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操作规范,使经营主体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完成信用修复申请。
拓宽线下修复渠道。推动修复窗口全面进驻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基层市场监管所,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模式,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同时完善“信用中国”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协同修复机制,试点期间,全市系统完成线下信用修复693条。
强化宣传引导。借助总局“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契机,多渠道提升政策知晓度,发布解读材料并通过主流媒体扩大覆盖面。市级层面的“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等典型经验被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省市场监管局、“学习强国”“信用中国”等平台转载报道。
推动创新 提质增效
推广“掌上办”信用修复服务。与省市场监管局合作,借助“陕政通”平台将信用修复流程整合至移动端,实现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完成操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8家企业通过“掌上办”成功完成信用修复。
推行“免申即享”政策。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匹配符合条件的失信主体,系统自动审核并公布移出信息。目前,全市已有1.7万条信用记录通过“免申即享”机制自动修复,并通过短信通知商户,实现“一处修复、多处受益”。
实施信用“绿色通道”服务。针对重点项目、民生保障及融资招标等紧急需求,开通“信用绿色通道”,实行“专窗受理、专人对接、接件即办”。
下一步,汉中市市场监管局将紧密依靠国家总局及省局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优化智能审批系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深度应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提醒、辅助审核等智能化功能,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热点新闻
- 745095
- 236347
- 106766
- 70229
- 67480
- 62391
- 58285
- 43519
- 43215
- 3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