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本站支持IPv6

延安市黄陵县深化“五维一体”服务体系改革 聚力打造“投资到黄陵 事事都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来源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7-07 打印

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开展以来,延安市黄陵县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极简化、惠企政策精准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执法监管法治化、政商互动制度化”的五维协同改革,构建了“需求即时响应—资源精准匹配—服务全程可控”的营商环境新生态,聚力打造“投资到黄陵,事事都好办”县域营商环境品牌。

一、政务服务“极简快办”。权限下沉“零距离”。向镇办和高新区下放县级管理权限112项,实现施工许可、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就近办”,实现了企业开办、食品经营许可实现“当日办结”。“三减一免”零成本。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式管理,实行无差别受理,企业开办推行“三减一免”(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和免印章刻制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开办零费用;“323服务”提效能。通过“三个一”(一张清单、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两张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和“三色帮代办”(红色代办、绿色通道、黄色预警)服务,项目审批平均缩短15个工作日,企业满意度达98%。

二、惠企政策“精准滴灌”。政策赋能“增动力”。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保障等方面给与县域企业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政策推送“多维度”。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陕企通”服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惠企政策130余条,在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设立惠企政策服务总窗口,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政策兑现“无忧享”。制定印发了《黄陵县“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单》,凡纳入《清单》的财政奖补政策,按照应享尽享的原则,实行“免申即享”,并建立了政策落实跟踪问效机制。近两年累计兑现民营企业奖补资金4676万元。

三、要素保障“全程护航”。土地供给“新模式”。推进“交地即交证+标准地”改革,已完成5宗“交地即交证”地块出让,企业拿地后3个工作日内获“四证一书”,实现“拿地即开工”。前置不动产测绘、权籍调查等环节,申请材料精简30%,企业跑动次数减少80%;金融服务“全周期”。创新推行“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设备购置贷”“订单质押贷”等产品,综合融资成本降低2个百分点;设立5000万元融资担保、1500万元风险补偿“两个资金池”,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达到7.72倍,担保费率控制在1%之内,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才引育“双驱动”。出台7方面26条人才优待政策,以“优待遇、带编制”方式,刚性招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84人,柔性引进以“两院”院士何满潮、王国法、康振生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103人,推动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和深度融合。

四、法治环境“协同共治”。纠纷化解“快车道”。以“抓前端、治未病”为目标,拓展多元解纷渠道,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安全感,民事诉讼繁简分流和诉源治理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45天,速裁程序适用率80%;监管效能“双提升”。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将服务、信用、创新贯穿执法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水平,释放市场发展空间;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对首次轻微违法实行“首违不罚”;常态化“双随机、一公开”和推行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合理降低检查频次,“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并实行检查结果互认,涉企执法投诉量下降60%;产权保护“增活力”。成立了“黄陵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知识产权”法庭,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要求,开展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助力“知产”变“资产”,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

五、政商互动“亲清共融”。制度规范“划红线”。出台《黄陵县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明确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企业“十做到、二十禁止”,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划出红线。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县级领导“进企业、解难题、聚共识、促发展”活动,全县27名县级领导下沉包联128家重点企业;聚焦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用好“三解”工作机制。投诉举报“畅渠道”。建立了《黄陵县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反馈问效”工作闭环,畅通了企业诉求渠道,企业投诉满意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