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信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力的关键之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主要解决信任问题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被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技术不仅有助于建立更高效、更具公信力的信用体系,还可以应用在其它多种场景中,包括通过区块链实现存证、互联网仲裁、遗嘱订立等,有效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更提升办事效率。
3月18日,我国首个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助力社会信用建设的“融信链”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由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中鑫融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通过“技术信任+信用监督”的“双信合一”模式构建出“区块链+信用监督+法律”的创新型服务模式。
降低维权成本 减少源头信用纠纷
“区块链与信用监督的组合在信用领域属于创新,通过事前存证来预防失信,通过信用监督来提防失信,努力在源头上减少、化解信用纠纷,以此来打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当天,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秘书长王大飞通过直播向4000余名在线网友科普了信用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区块链以加密算法、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和不可篡改性为特点,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区块链的非对称性加密技术还能够保护个人数据的隐私安全。”
王大飞表示,平台“信用监督”服务对小额经济纠纷缓解尤为适用,这类案件维权过程所消耗的金钱、时间、精力等成本过高,胜诉结果很可能高于所付出的成本,给维权方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如果群众因此放弃维权,反而会产生更多同类失信,给社会信任造成危机。而通过“信用监督”这种便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痛点。“举个例子,链上借款违约后,失信人信息会自动进入公促会信用数据平台公示,公示信息将逐步与征信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共享,影响失信人的工作和生活,倒逼失信人主动履行义务,纠正失信行为。”
现场,王大飞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融信链”平台的区块链技术进行借贷存证、遗嘱立据、合同签订,并推出了有针对性的“遗嘱库”、“借贷保”、“一诺签”和“信用监督”四款链上产品,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生活服务平台和维护权益路径的渠道选择。
信用监督服务 倒逼纠正失信行为
各地法院工作中一般存在“案多人少”、办案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为了解决维权过程中常遇到的诉讼周期长、费用高等突出问题。王大飞表示,区块链上的“信用监督服务”可以实现监督申请、案件证据、监督过程、公信律师诉讼代理的线上记录与存证,在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下为法院办案环节提供可靠信源。“通过信用监督的方式,倒逼失信人纠正失信行为。”
“出现逃废债务、拖欠货款、欠薪、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用户都可以申请信用监督,公信律师就会介入。”王大飞介绍,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成立了公信律师管理办公室,目前已经与全国20多家律师事务所开展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公信律师逾200人,后期将引入全国各地更多的律师加入公信律师团队,为申请方提供专业、高效的信用和法律服务。
“社会诚信监督管理”和“公益法律服务”作为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的主要业务职能,去年通过对物业行业拖欠物业费、租赁费和暖气费的信用监督,已为近百家物业公司挽回1860余万元的欠款,该监督功能将于近期在“融信链”平台上实现线上操作。
用技术补短板 提升信用公信力
“融合技术、法律和信用监督为一体,服务人民,方便群众,补充和完善了社会、政府职能鞭长莫及、横不到边、纵不到底、时间又不许的短板!”直播时,有网友在弹幕上打出这句鼓舞人心的话,王大飞感谢网友的同时也表示,“融信链”的问世,有利于全面提高群众的信用意识,降低因失信行为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活问题,在宣传诚信和减少信用纠纷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
谈到未来规划,王大飞认为,通过逐渐摸索,平台将深化与互联网法院、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对接,强化外部合作,拓展平台在适用性方面的需求。日后总结可复制的成熟经验,将会落地更多“区块链+信用”场景。
信用保障的背后是综合技术共同使用的结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赋能信用的大趋势下,区块链技术让“信用生活更美好”早就成为行业的共识。加速信用与区块链的融合,必将使信用体系不断得到优化,推动社会公信力的提高,共创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新篇章。
热点新闻
- 725324
- 193892
- 101077
- 68443
- 65110
- 61423
- 51583
- 42211
- 29619
- 2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