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用中国 陕西省信息中心 陕西一带一路网 本站支持IPv6

陕西金融这十年

来源 :陕西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9-19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提出的“五个扎实”“五项要求”“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第四次、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同向发力,在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金融业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实现了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共荣。

支柱产业地位形成,机构实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全省金融业平稳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85.9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86.23亿元,逼近2000亿元大关,是2012年的3.4倍,年均增长率11.6%,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率高出4.3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跻身支柱产业之列。十年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末的4.1%上升到6.7%,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排位第二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省金融业总资产从2012年的30982.3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3431.29亿元,其中银行业资产从29958.41亿元增加到69255.26亿元;证券期货业资产从160.79亿元增加到1438.53亿元;保险业资产从863.11亿元增加到2737.5亿元。金融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14.9万人上升到29万人,其中近年来建成共计13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型功能性机构容纳高端金融人才超过9600人,未来还可容纳万人以上就业,成为增加稳就业的重要渠道。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和网点从8825家增加到10242家,增加1417家;证券期货机构和网点从154家增加到354家,增加200家。基础金融服务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金融供给保障有力,融资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全省金融系统认真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各项金融监管政策,社会融资规模和各项金融指标大幅跃升。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从2012年的3885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6204亿元,直接融资占比从11.87%上升到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融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省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从2012年末的22657.74亿元、13865.61亿元分别增加到2021年末的54130.14亿元、44053.75亿元,是2012年末的2.4倍和3.2倍,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3.7%,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率高出2.9和6.4个百分点。十年间全省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在2015年、2018年和2021年突破3个万亿元整数关口。2022年8月,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2021年末,存款余额位居全国第15位,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17位。余额存贷比从2012年末的61.2%上升到2021年末的81.4%,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十年间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5.8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8.2%逐步下降到4.7%。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从2012年末的365.3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52.37亿元,保险深度从2.53%提升到了3.92%,保险密度从973元/人提升到了2956元/人,各类赔款给付从104.4亿元提升到了375.8亿元,实现年均15.3%的快速增长,“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作用凸显。债券市场蓬勃发展,2012年至2021年,全省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从598.81亿元增长至2901.14亿元,存量余额从1110.62亿元增长至6629.08亿元,发行主体从43家增长至129家,债券融资正成为扩大全省直接融资规模的主力军。

金融业态丰富完善,组织体系日趋健全

十年来,通过招商与新设并举,全省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在陕开设分支机构,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全部完成在陕布局;新加坡星展银行、韩国韩亚银行、三星财险以及台资富邦华一银行落户陕西;成功组建全国第6家省级农商行——秦农银行;西北地区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首家消费金融公司——长银消费金融公司、首家法人健康险公司——瑞华健康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家公募基金公司——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继开业,填补金融牌照空白;陕西投资集团财务公司开业;筹建丝绸之路农商银行发展联盟,为全国成员机构数量最多的农商银行联盟组织。充分发挥区位、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型功能性机构入驻,国家开发银行西安数据中心及开发测试基地,农业发展银行金融科技中心,中国银行西安客服中心,工商银行、浙商银行全国制卡中心等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后台落户陕西,初步形成产业聚集高地。

金融改革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十年来,通过主动谋划、积极争取,我省铜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同时先后被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确定为全国13个金融科技试点、8个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科技创新专板”试点、6个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3个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试点省份,西安市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获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试点。围绕自贸区改革创新,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和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积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资金汇出入管理及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长安银行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B类主承销商资格;西安银行A股上市,获得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资格,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首批LPR利率报价行;全省65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申报新一轮省信用联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建设,“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试点实现县域全覆盖;搭建陕西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和陕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和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上市工作跑出“加速度”

十年来,抢抓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深交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和北交所设立等重大改革机遇,成立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省级抓总、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企业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机制,推动省政府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及全国股转公司、港交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深、北交易所共建驻陕服务基地。省政府与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加强沟通互访,常态化组织多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走进交易所”推介活动。推动出台两轮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上市后备企业管理服务办法、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服务企业上市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会同省财政厅修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奖补政策。与深交所在全国率先共建并上线省级上市后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指导成立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建立了企业融资项目常态化路演机制。联合交易所连年举办“资本市场服务周”“地市行”“高管成长特训营”“董秘培训班”等活动。与18家银行机构签署面向上市后备企业的“专属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合计提供意向授信超15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连年增加,全国排名持续进位。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12年末的39家,增加至目前的79家(含过会待上市6家),实现翻一番,全国排名从2012年第16位跃居至第14位,稳居西北第一、西部第二。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重大改革首批试点均有我省企业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快速发展,资本溢出效应加速显现。截至2022年7月底,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63家,管理基金940只,规模1251.91亿元。国家军民融合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级大基金相继落户,活跃了区域资本市场氛围,助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见效成势。

央地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

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组建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加挂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作为省政府直属机构,负责地方金融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等职责。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陕西省)和省政府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中央和地方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金融监管新格局。顺利完成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监管权限转隶。加强地方金融立法,《陕西省地方金融条例》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施行,我省成为西北第1个、全国第15个出台地方金融法规的省份,为地方金融监管奠定法规基础。按照减量增质、扶优汰劣原则,开展地方金融组织清理整顿,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先后组建陕西股权交易中心、陕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陕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陕西信用增进投资公司等大型地方金融组织,头雁效应初显。积极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坚守功能定位,持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三农”作用,有效服务“长尾客户”。截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的7类地方金融组织726家,资产总计近2000亿元,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近2400亿元。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市级机构覆盖,业务县域全覆盖。省信用再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立合作关系,2022年合作年度授信额度达300亿元。

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十年来,全省金融运行平稳,风险可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396亿元,法人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900多亿元,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高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动态清零,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稳定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非法集资陈案处置率达到90%,非法集资案件新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退出全国前十行列。P2P网贷平台存量风险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基本出清。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稳步推进,违规交易场所全部叫停,存量风险持续出清。部分市县政府融资平台、大中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各市区金融业亮点纷呈,金融服务日趋均衡

十年来,全省各市(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立足实际、夯基垒台,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工作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末,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西安市出台《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多年跻身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区域金融中心10强,举办多届西安全球创投峰会和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宝鸡市支持改制设立首批中外合资村镇银行,荣获“2020中国最具潜力保险城市100强”。铜川市宜君县被世界银行纳入普惠金融全球倡议(FIGI)中国项目试点。延安市推进“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推出全国首单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榆林市组建运行榆林农商行和西安交大榆林金融研究院。安康市入选国家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推进实施生物资产抵押品动态评估、险资支农融资试点等首创性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商洛市、延安市、榆林市上市工作实现“破零”目标。宝鸡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建成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省金融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中展现金融担当。(记者:杨光 通讯员:武峰 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