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陕西>>诚信建设万里行(旧)
10月7日,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在飞猪上购买机票时遇到“杀熟”问题,飞猪上售卖的机票价格高于其他订票平台,且订票价格远高于查票时显示的价格。
10月8日傍晚6时许,飞猪官方微博就作家王小山“大数据杀熟”质疑回应称,“飞猪敢于承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
然而,众多消费者对飞猪的回应却并不买账。毕竟,近一年以来包括飞猪在内的在线旅游平台多次遭到大数据杀熟质疑。
2018年2月,青岛商人陈女士在使用携程APP订房间时偶然发现,被携程“杀熟”,她的携程消费积分比老公高近6万,本以为积分越高价格越优惠,可没想到自己定房的价格比她先生还贵。在投诉后,携程方面一直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而且前后说法也不一致。
去年清明节,有用户爆料称,在携程官网,iPhone8 plus手机预定酒店的价格要高于安卓机华为mate 8,随即引起广泛热议。国庆假期后,演员韩雪又在微博怒斥“携程旅行网”捆绑销售,多次反馈未得到妥善处理。
事实上,不仅飞猪、携程这些在线旅游平台之外,不少消费者在电影、外卖、团购、电商、打车等平台几乎有过被“杀熟”的经历;消费的越多优惠越少,办了会员还不如新用户价格低,同时同地点打车价格却天差地别,买张电影票、办个视频会员都也是同物不同价 ……
在一则与“大数据杀熟”相关的话题讨论中,超过六成用户表示,自己在预订酒店、机票、门票时,被平台杀熟。还有媒体曾经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情况普遍;51.3%的受访者遇到过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59.2%的受访者指出,在大数据面前信息严重不对称,消费者处于弱势;59.1%的受访者希望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立法遏制互联网企业歧视性定价行为。
针对大数据杀熟的情况,有专业人士曾表示,大数据杀熟的背后是网络平台销售的“千人千面”技术,即网络平台根据收集到的用户个人资料、流量轨迹、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为用户“画像”,然后给属于某类“画像”的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或许在不同用户的心目中,对于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的看法各有不同,也取决于各自钱包的厚度。但利用技术,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收费,的确涉及消费欺瞒、欺诈行为。
国家发改委在《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指出,“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欺诈也有解释——“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通过优惠补贴,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后,再利用人性的弱点,悄然获取更大盈利,这种方式以为用户全然不知,而在事件曝光之后,采取百般抵赖否认的方式,试图瞒天过海,不少平台似乎都乐于采用这样的“套路”。更有甚者,直接将过错全盘推卸给技术出现的问题。
所谓的技术中立,并不代表对技术的使用者是公平、中立的,其考验的更是那些杀熟平台运营方本身的价值观底线。早在2000年,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就小范围尝试了价格歧视的定价手段。同样的DVD碟片,新用户价格是22美元,而如果你是一名被认为有购买意愿的老用户,价格就会动态调整到26美元。不过,这一尝试在遭到用户发现并投诉后,亚马逊很快下线了这一尝试,亚马逊CEO贝索斯亲自向用户道歉,并承诺不再进行价格歧视。
“杀熟”,与其说是借大数据之手在精准行骗,不如说是在拿自己、集体、公司等信誉做一场有输无赢的“豪赌”。去哪儿网及其母公司携程网,就曾因“大数据杀熟”问题被深圳市消费者协会提出了5点整改意见。“杀熟”不仅没有赢得“利润”,反而使自己深陷舆论漩涡,被各界口诛笔伐。
要规制大数据杀熟,显然不能依靠消费者单打独斗,势必由监管部门出面干预,且有必要采取大数据技术反制大数据杀熟,通过大数据技术梳理商家的交易信息,筛查出可疑交易信息并严惩杀熟行为。这样才能建立诚信、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避免大数据成为商家牟利工具,消费者沦为先进技术的围猎对象。
商家在拥有大数据的同时,应该反思大数据的各种不同用法的潜在成本和收益。在信息日益透明,商誉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日趋理性的大背景下,最优对策应该是利用大数据给熟客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价格上更多的优惠,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最后,站在消费者角度,可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货比三家仍然是永恒的真理。如果消费者遇到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还可以联合其他消费者共同维权,与不法商家作斗争。
终结“大数据杀熟”时代,要靠社会上下齐心协力。(中宏网编辑综合整理)
热点新闻
- 723271
- 190731
- 100075
- 68307
- 63902
- 61243
- 50954
- 42128
- 28996
- 26263